王三春是个很复杂的土匪,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咱们先看看他的生平事迹吧。
王三春1884年出生于四川平昌县的普通农民家中,因为父亲死的早,王三春是由母亲带大的。
家庭条件并不好,那时候世道又乱,王三春没有接受什么良好的教育,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他20岁那年,娶了一个农家妇女,老老实实过日子。但是,越是老实越是有人欺负,没过多久,族长王宗林就和王三春争起了田产和林地。王宗林是地方一霸,敲诈勒索的事情干得多了,一般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王三春不一样,他受不了,和王宗林打了一架。王三春也知道,和族长对着干,以后不会有好日子过。于是他心一横,一把火烧了属于王宗林的两间茅草屋,离开了家乡。
王三春上了巴山,零零散散的结交了一帮人,决心干土匪。
但是,土匪需要有枪,他们赤手空拳的,啥也干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弄枪。
王三春带着这十几个人,天天埋伏在林子里,盯着路过的人,看能不能捞到枪支。巧了,没过多久,几个零散土匪路过,都带着枪。
这是好机会,王三春一声令下,十多个人手持棍棒一拥而上,抢走了土匪身上的几支枪。
紧接着,他们得知土兴场的民团有50多条枪,就想着弄到手。但是对方毕竟是民团,真干起来占不到便宜的。于是王三春想了个办法,他们在村外连放了好几个震耳欲聋的大炮仗,听起来就像火炮一样。
炸完之后,王三春知道里面的人害怕了,于是假装进去谈判,成功把民团手里的枪都骗走了。
从1914年起,王三春就凭这这些枪起家,在大巴山一带干起了土匪的勾当。王三春还提出了“劫富济贫”的口号,声称“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用,抢富不抢贫,抢远不抢近”。
就这么几年之后,王三春的队伍发展的越来越大,1930年,王三春率领千余人马,攻占了镇巴。
他在这里招兵买马,大力发展。王三春在镇巴的“统治”,非常细致。他不仅自行收税,还设置了造币厂,财政独立;设置枪械厂,自己制造枪支弹药。
王三春在镇巴的表现,受到了陕军的重视。他们决定招抚王三春,委任他为川陕边游击司令,驻守镇巴。这时候的王三春算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拥有4个团,5000多人。
也正是这时候,红军入川了。
1933年9月,红军在黑虎山遇到了王三春,但是王三春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不打算和红军交战,于是主动退走,观望战局。
很快,红军攻势凌厉,拿下不少城镇。王三春坚持不和红军正面冲突,把部队和物资都转移到了城口和大竹河等地,老老实实混日子。
1933年底,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四川刘湘大举围攻红军,王三春被委任为第一纵队队长。之后,王三春带领部队攻打万源,并一路推进骚扰红军后方。7月中旬,王三春在返回城口的途中,于红三十三军激烈交战。
双方正难分难解之时,王三春的后方忽然开来一支部队,是刘湘手下的范华聪旅和其他两个团,把王三春夹在了中间。这时候王三春才终于明白,刘湘是想借刀杀人,自己被耍了。
此时红军方面也秘密派人给王三春做工作,让他保持中立。王三春自然乐意,红军还给王三春的队伍送去了菜油草帽之类的物品,王三春回送了一些枪支弹药。
但是,王三春和红军的联系,很快就被刘湘知道了。
(四川王刘湘)
因为对红军的围剿失败,刘湘十分生气,得知王三春和红军有联系,于是立刻派部队围剿王三春。
王三春带领队伍且战且退,但奈何刘湘部队人多势众,自己的队伍中又有叛变者。没办法,只能向陕南地区转移。
第二年,王三春又召集了一支队伍,成功打下了镇巴,火烧县城,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但是此时的王三春,已经非常不得民心,老百姓恨透了他。国民党部队也在一直围剿他,王三春不敢在一地久留,只能四处转移。
一直到1939年,王三春的队伍溃散,只能分散开来,隐藏在老百姓家中躲避追捕。
但是,又怎么能跑得掉?1939年4月,王三春被抓捕,12月底,王三春被枪毙于天水行营。
王三春的经历是复杂,落魄过,也风光过;和红军有过合作,也和国民党纠缠不清。不过,这些都掩盖不了他土匪的本质,杀人越货,欺压百姓,罪行累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