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晚清边疆地带的女子,服饰与中原迥异,右二那位给了摄影师一个白眼。本组老照片以记录晚清各阶层人物为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历史信息?
前路巡防营第三营右哨马队什长。晚清时期,各省组织了巡防营,其性质是保卫地方安宁,编制分为马队和步队。马队全营设官、弁、兵、夫共189名,马135匹,每营分为“中”、“左”、“右”三哨。步队全营设官、弁、夫共301名,每营亦分为“中”、“左”、“右”三哨。
某地英租界内的小商贩。他身后贴着英国军官发布的安民告示,落款时间是1900年11月27日。这一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虽然看不清安民告示的具体内容,但相信与当时形势相关。
一位瘦削的年轻人正在端详手中的物件。
一位正襟危坐的官员,身穿裘皮大衣,项挂朝珠,头戴暖帽,看上去器宇轩昂。看不到他的帽顶上缀着什么饰物,要不然可以判断他的品级。一品官的帽顶为红宝石,二品官的帽顶为珊瑚,三品官的帽顶为蓝宝石,四品官的帽顶为青晶石,五品官的帽顶为水晶,六品官的帽顶为车渠,七品官的帽顶为素金顶,八品官的帽顶为阴文镂花金顶。
天津街头一景。男子身边的店面“德顺斋”是晚清著名的烧饼铺,起源于北京城南。当今仍有传承,已被评为“老北京传统小吃”。
汉口一所学校里的师生在学习使用显微镜。这所学校由英国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创办。他于1855年来华,先后在上海、湖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传教,传教的同时他还创办了六所学校。
中外官员在户外的一次聚会,多位兵丁、仆人伺候在侧。桌子上摆着茶碗和洋酒,可谓中西合璧。左二坐着的官员手里夹着“洋烟”,其他人都是拿着长长的旱烟。
男子抱着孩子,可能是父子。
传教士创办的医院里,正在候诊的患者。晚清来华的传教士当中,有一些人除了传教,还办起了医院、学校,做了很多慈善事业,推动了晚清近代化的进程。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常常做侵略者的帮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