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来到"如果"栏目。通常历史是不能假设,不能如果的。但在这里我们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欢迎抬杠,欢迎闲扯,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可以:如果是真的。
今天我们来看三国演义和正史都提到过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北伐出祁山,大将魏延献计:"给我5000到一万人马,我走子午谷小路,十天可到长安。长安守将夏侯懋是驸马,无经验,听我魏延从天而降,一定弃城而逃。"
诸葛亮认为此计弊多利少,不许。"吾取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
最近网上讨论此事的较多,归总起来不可行的原因以下几条:
1、 子午谷小路,若魏军在谷口埋伏,几千人瓮中鱼虾了;
2、 蜀军轻装简从无辎重,而长安是古都,城广墙高。万一夏侯懋据守不出,四周魏军一围,蜀军还是死螃蟹。
3、 若蜀军多派兵马,粮草根本无法转运,还是不行。
4、 诸葛亮只想蚕食魏地,根本不想占领长安。
可是大家也认为事实证明诸葛亮的战法行不通。依法进兵这件事,大家相同,魏蜀一刀一枪光明正大的干,打的是国力。而蜀吴两国加起来国力也不及魏国。孔明是正,魏延是奇。
其次,说诸葛亮不想要长安,那是不可能的。长安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城。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国力增长,都是举足轻重的,何况取得长安,中原震动,对整个形势的扭转都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蜀国唯一的机会,后来邓士载奇袭阴平小路,绕过姜维,也是九死一生,但他赌了,赢了。
好吧,让我们来"如果"。
"如果",孔明同意了魏延的轻兵倍道子午谷的计策,这仗该怎么打?
不拘史料还是演义,合理就好。
我先抛砖引玉:我认为最简单的就是效法吕子明白衣渡江。
选一二百敢死之士,由一名裨将带领。扮作樵夫百姓,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并沿途标记。这一是哨探,二是进军。
若一路平安,则仍然三三两两的混入长安城偃伏。
魏延统军随后进兵。
此时两国的重心全在祁山街亭一带,诸葛亮与张颌大军对峙。
十余日后,魏延兵马从天而降,若夏侯懋弃城,则兵不血刃夺取大城。
若夏侯懋据守,则以大部分兵马猛攻一城门,另派千人偷袭另一城门与城内伏兵里应外合,则大城可破,夏侯懋一战可擒。
如果魏延真的拿下长安,张颌则两头受敌,还断了退路和粮道,基本上魏国的西部大军荡然无存,国力大损,三国的形势必然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