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圣,导演,20世纪90年代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和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1996年,郑大圣执导首部电视剧《女子公寓》,并因此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十佳导演。代表作:《村戏》《古玩》《天津闲人》《廉吏于成龙》等。
2018年5月6日,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一部不同于其他卖座商业电影的文艺片——《村戏》,走进了观众的视野。它关注历史、现实以及人性的冲突,以独特的视角和手笔展现了历史和人性的复杂面,被观众称为“2017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难得的鲁迅式电影”。而这样一部有深度、有“范儿”的影片,出自一位低调的导演。《村戏》导演郑大圣接受记者采访时,穿着平常,讲起话来也是平易近人,不疾不徐。而就是这样一位低调的导演,他的出身却很“高调”。
郑大圣出生于电影世家,外祖父是戏剧家黄佐临,外婆是舞台银幕双栖明星丹尼,母亲是第四代导演黄蜀芹,父亲郑长符是美工师。由于小时候父母被隔离审查于干校,出生在上海的郑大圣是在天津四合院里祖父母家中长大。他的第一部长片电影《阿桃》便反映了干校那段历史。随后,郑大圣的一系列电影作品都和历史题材结下不解之缘,这得益于他对历史书籍的爱好。
爱看历史书籍,拍摄诸多文艺片的郑大圣,接下来将试水商业网剧领域,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周播网剧创作模式,这与他多年追看英美周播剧的习惯有着深刻的联系。
低成本 & 新道路
“当时人们都不进电影院了,也很少有人拍电影。”郑大圣讲起自己从2000年开始导演生涯时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低迷的境况。“幸好CCTV-6电影频道启动自制电影计划,让我有拍电影的机会。”他认为此模式与美国公共频道上播出的非主流电影类似。
从此,郑大圣开始与电影频道合作拍摄电视电影的历程。他表示这些影片都是低成本电影,“制作成本限制在电影频道收购版权价格内,因此2000年第一部电影《阿桃》制作成本只有42万元”,“2002年涨到80万元,过了10年后才到达150万元”。
虽然制作成本很低,但郑大圣表示并不阻碍拍摄工作。“任何一部电影都有108种拍法。”“钱再多也不会觉得够。”虽然成本低导致制作周期、技术、各方面支持都有很大限制,但他认为,制作成本低的另一面会激发出创作潜能,“对导演来讲是一件好事”。“你必须去尝试一种完全不同的美学理念设定,寻找到新路径。”而且“制作成本低到没法儿对导演创作产生拘禁的时候,反倒有可能自由的实验。”他以自己一次拍摄唐朝题材为例,说道:“《王勃之死》在横店拍摄,总体费用80万元,在外人看来80万元连服装、道具的费用都不够,但我尽量想方设法拍出唐朝时期的意境,以此来弥补硬件的不足。”
拍电影 & 搞科研
郑大圣在拍摄低成本影片时不断探索新道路,在一次次尝试新的艺术表达手法过程中,还经历了众多拍摄技术的更新迭代。郑大圣介绍说,自己从2000年开始拍片的时候正好赶上拍摄技术从胶片过渡到数字的阶段,随后经历了技术的快速迭代,导致“自己拍过的影片没有两部是使用完全相同的技术”。从标清、高清到2K、4K、6K,一项项摄影新技术的尝试让“当时的电影创作不仅是拍戏计划,同时还在搞科研。”
郑大圣回忆道,在当年电影工业标准刚刚达到2K的时期,电影频道委托自己在一部影片里试验全流程4K技术,要求在实验过程获得技术标准参数的同时达到美学的示范,“为正在到来即将全面更新的4K影像建立技术与影像美学的标准。”因此在拍摄矛盾经典作品《蚀》过程中,他要尝试出4K技术美好的前景在哪里,瓶颈又有哪些,“从前期的数据管理开始,到后期到输出,既要保证4K制式的显像力,又要便于实际的操作。”
郑大圣在2010年花费1000万元拍摄了从影生涯最贵的影像——上海世博会8分钟宣传短片,尝试了对于当年来讲4K还是“传说”的6K清晰度20米长特种银幕技术。他认为,当产生的新技术能为影片艺术效果增光添彩时,才会有价值。“例如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每秒120帧拍摄,展现更丰富的人物表情细节,让观众更容易融入到故事中。新技术要为艺术服务,而不是为了使用新技术而使用。”
文艺片 & 网络剧
郑大圣拍摄了一系列改编自文学经典作品的文艺片,包括《天津闲人》《危城之恋》等。近期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村戏》同样也是文学经典影片,改编自《贾大山精选小说集》。《村戏》全片采用黑白画面,采用当地方言,请当地一个原生态气息浓郁的民间戏班子出演,讲述1982年北方农村一段升斗小民的悲欢故事。
在拍摄了诸多文艺电影后,郑大圣下一步打算拍摄网络剧。网剧的“网感”和传统电影的风格不尽相同,郑大圣选择拍摄网剧是因为自己喜欢的英美剧在创作方面比美国主流商业电影还要好。“美剧中有大量深刻揭示社会现象的剧集,脑洞很大。英剧又很精致,有着深厚的戏剧和文学基底。”郑大圣认为,此前中国没有机会拍英美剧模式的剧集,而现在网络平台的发展让此变为可能。虽然当下国内网剧还留有传统电视剧的影子,“一部拍24集,分成两季播,实际还是一季”,但未来通过创作者、出品方、网络平台的共同努力,会试出来一条适应中国模式的网剧创作、播出模式。
因此,在网剧体量越来越大,逐渐精品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电影人正好发挥其强项的时机下,郑大圣将要转战网剧行业。虽然现阶段国产网剧领域还不能与电影工业相比肩,但郑大圣希望从导演的创作角度上努力前行,创作出“剧作扎实、人物表演情感丰富、内含深刻”的作品。
从低成本文艺片转向商业化网剧,郑大圣形容自己从“画家”变成“建筑设计师”。虽然导演身份职责发生变化,但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建筑设计师不同于画家可以全部自由发挥,虽有一些标准指标要完成,但出品方也会要求作品有创造性、艺术化的部分。”
目前,由郑大圣执导,兴格传媒出品的24集谍战剧《特一组》,预计于2019年9月在一线卫视黄金档及网络平台播出。相比同类谍战剧,《特一组》为保证故事做到逻辑严密、紧张烧脑,特邀曾凭借悬疑题材电影《心迷宫》获第7届中国影协杯十佳优秀电影剧作的冯元良操刀剧本,将本剧案件类型多元化,不仅有高度紧张的反谍斗争,更有匪夷所思的人情案件。此外,本剧还高度还原解放前后老上海的经典场景与人们的生存状态,将情窦初开的上海姑娘与热情热血的山东战士、成熟细腻的中年特务之间的“反差萌”情感与悬疑、探案、谍战多元素相碰撞,打造全面升级的谍战题材剧集,力图成为建国70周年的献礼之作。
据悉,《特一组》项目将在本次上海电视节期间于兴格传媒年度官方发布会上首次亮相,届时兴格传媒还将重磅发布其本年度整体内容策略,重点影视剧及综艺项目。
个人简介
郑大圣,导演,1968年出生于上海,20世纪90年代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和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1996年,郑大圣执导首部电视剧《女子公寓》,并因此被评为第二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十佳导演。2000年拍摄了电影处女作《阿桃》获首届优秀电视电影百合奖一等奖。自此与CCTV-6电影频道合作拍摄了一系列电视电影作品,包括《古玩》《天津闲人》等。郑大圣还跨界戏曲领域,执导了戏曲电影《廉吏于成龙》。2018年凭借执导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村戏》获得第2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第九届年度表彰评委会特别表彰。
推荐阅读
筹备半年、2155台灯光设备、22196发焰火,赏析上合峰会灯光焰火晚会
对话湖南、浙江卫视总编室主任:电视剧“棋盘”,卫视下一步如何落子?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