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领海问题,中国海军提出了航母的研究方案,其中舰载机就作为核心的子项目,1989年在国产舰载机研究论证会议上,中航沈飞和成飞分别提出了歼-8Ⅱ改舰载机以及歼-7改舰载机两个方案,不过深入研究后发现,歼-8Ⅱ和歼-7的原始设计较为落后,并且升级空间有限,需要展开大面积的改动。因此利用现有战斗机改装新一代国产舰载战斗机的方案没有被批准。同时为了适应2000年以后的战场环境,中国亟待发展一种新型舰载机。
于是,后来中航沈飞提出了歼-13改舰载机方案,尽管名称叫做歼-13改,但是与歼-13并无多大关系。据了解,歼-13改舰载机运用两侧进气正常式气动布局,单座单发单垂尾,机翼为带边条上单翼,翼身融合体设计,机翼能够折叠,翼尖可搭载格斗空空导弹,此外,歼-13改的发动机拟采用当时国内正在发展的涡扇中推发动机。
经过一番技术研究,相关单位陆续攻关了多个核心技术,于90年代初提交了舰载机发展报告,不过此时国内外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军队潜在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以及任务也随之变化,而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对作战飞机要求也与以往不同,此时的歼-13改轻型作战飞机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作战环境。此外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在积极筹备新一代FC-1/JF-17战斗机的研发,以作为中国在2000年之后的主力出口战斗机,因此歼-13改最后只好下马。
在90年代中后期,国产的第三代飞机成功研制。而当时海军直接提出了以苏-27/歼-11、歼-10为基础进行新一代舰载机的研发,经过深入分析与仔细对比,最后海军决定将歼-11以及歼-15作为新世纪航母舰载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