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李鸿章参与了,这场战役,可以说是李鸿章指挥的,但是呢?却一败涂地,然而,1876年至1877年发生的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的战役、1883年至1885年发生的中法战争,李鸿章并未参与,这两场战争,清政府都取得了胜利,中法战争到了后期,李鸿章一来,就“不败而败”了。
李鸿章真的是所到之处,中国必打败仗吗?其实,李鸿章长期办理洋务,作为一名地方实力派,深知清朝军力的强弱,也对西方国家的军事、内政与外交了如指掌,正因为他了解清朝与西方各国在军事实力方面的差距,所以才不敢与洋人轻言战事,那么李鸿章所到之处,必然是出来和谈的,不敢冒险轻言战事,必然是委曲求全,也就没有打胜仗的希望,左宗棠、冯子材等人可能敢于冒险,对洋人比较强硬,也就有了打胜仗的希望,如果让李鸿章参与收复新疆的战役和中法战争,也许清军根本就没有胜仗可言。
晚清时期的清政府积贫积弱,作为清政府的一名外交官,签署了那么多的不平等条约,李鸿章本人也无可奈何,他自己只不过是大清帝国的一名“裱糊匠”,在内政上“东补西贴”,在外交上自然也是卑躬屈膝,在屈辱中求得一点利益。
李鸿章虽然是大清帝国的一名“裱糊匠”,但是这位窝囊的“裱糊匠”与“外交家”却因洋务运动而积累了雄厚的个人资本,李鸿章个人财富的多少从他去世之后的财产分配上也可以略见一斑,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是李鸿章的外孙,李鸿章去世之后,他得到了八幢豪宅。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李鸿章是世界首富,民间早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的对联流传,据说李鸿章在洋务运动期间积累了4000多万两白银的个人财富,其实这也只是一个估计,究竟有多少,无从知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