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饮茶之盛,茶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突出表现在城市中茶肆、茶馆、茶坊林立,茶汤品种繁多。在宋代,为了观茶色,以及斗茶风尚兴起,就大量烧制出了黑釉茶盏。这其中,就有与定、磁、钧、耀、建等窑齐名的吉州窑瓷器。
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的丰富烧瓷,经验和名工巧匠对江西地区瓷业的发展提高,曾起过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吉州古窑兴于晚唐,盛于两宋,衰于元末,因地命名,因当时永和又为东昌县治,故又名东昌窑、永和窑。吉州窑产品精美丰富,尤以黑釉瓷(亦称天目釉瓷)产品著称,其“木叶天目”和“剪纸贴花天目”饮誉中外。
吉州窑器一般为正烧,少有大器出现。其胎质较粗松,但很坚硬,器物胎壁较厚,界于瓷与陶之间。胎色以灰白、米黄为主,个别呈紫灰色。黑釉茶盏是吉州窑的重要产品,到南宋达到鼎盛。品种有木叶纹、兔毫毛釉、玳瑁釉、虎皮斑釉、油滴釉、鹧鸪斑釉、黑釉彩绘、黑釉洒彩、素黑釉、剪纸贴花纹等多种。
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冯先铭先生据此说过:“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清异录》成书宋初,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在茶道盛行的宋代,吉州窑的黑釉窑变茶具,深受当时文人学士和达官贵人的喜爱。它是吉州窑的工匠们运用高超的技艺,让釉中的铁质元素在烧制过程中流到釉层表面,结出灿烂的结晶,形成了兔毫纹、玳瑁纹、鹧鸪斑、虎皮斑等各种形状。其中鹧鸪斑是釉中铁质元素形成较大面积的羽毛状斑纹,像是鹧鸪鸟脖子上的羽毛,是吉州窑独创的产品。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盏也作琖,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称碗,宋代文献亦称为瓯。今日展示一件宋代吉州窑茶盏,口径:12.8cm 高:5cm 底径:4cm,此盏敞口,斜腹,呈斗笠状。内壁窑变釉色鲜艳,黑地黄蓝随形斑,妙趣天成,造型与底足工艺最具时代和窑口特征,是一件颇有特色的宋代吉州窑制品。胎质粗松,呈土黄色,胎体略厚。底足修饰刀痕粗狂,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