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不易呀,评论两句和加个关注吧
在经历了动荡的一年后,陆军终于在2017年年初开始装备M17和M18手枪,这两款枪是美陆军新“模块化手枪系统”项目的最终赢家。陆军在11月28日为驻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第101空降师配发了这款新佩枪,并计划在今后10个月内为全陆军配发这款手枪。
但要给战士们配发的不仅是新手枪。陆军士兵项目执行办公室的一名发言人说,陆军已经将24.1万把M4卡宾枪升级为M4A1卡宾枪,约为陆军M4“产品改进项目”预想升级数目(48.3万把)的一半。陆军计划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部枪支的升级(但尚不清楚陆军新的5.56毫米穿甲弹何时投入使用)。
在进行了一年多的测试后,陆军还批准用1111门更轻型的M3E1型无后坐力炮取代标准的84毫米“多用途反装甲反人员武器系统”(MMAAWS)——即M3“卡尔·古斯塔夫”型无后坐力炮。
近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这是2018年美国陆军将使用的全部新武器》,其中列在头条的是被称为美军第三代制式手枪的M17/M18模块化手枪,该枪将代替过去一直使用的M9手枪,成为美国大兵的标准配置。
图片:美军最新下发的M17/M18制式手枪,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更换枪管、套筒等部件。
美军称,目前驻扎在肯塔基州坎贝尔堡的第101空中突击师第1旅战斗队是第一个批量装备这两款新型手枪的单位。该部队正在进行集中训练,士兵们对这种新型手枪评价都很好。M17/18手枪将取代已经老旧的M9成为美国陆军制式手枪,整个更换周期长达10年。
有趣的是,这种M17/M18手枪的原型是德国西格绍尔SIG P320型手枪,而被代替的美军第二代制式手枪M9,则来源于意大利名枪贝雷塔92F/S。这两种手枪都采用的是9毫米口径。
那么既然第二代、第三代制式手枪是来自于意大利和德国,那么美军第一代制式手枪是哪把呢?其实美军第一代制式手枪倒是纯种的美国血统,是著名的柯尔特.45ACP口径的M1911A1手枪。
图片:美军上一代制式手枪是著名的意大利贝雷塔92系列。
为什么美国作为枪械大国,而美军在手枪这一武器上放弃使用本国装备,而接二连三地选择他国枪械呢?
因为作为一种制式手枪,需要兼顾成本、威力、适用性等多方面考虑。最初使用.45口径(11.43毫米)的M1911手枪作为制式手枪,主要源于二战时期官兵对重火力的需求,一把口径达到11.43毫米的大手枪在近距离作战中具有绝对的威慑力,在残酷的二战中更能够提高士兵存活的概率。
图片:威力巨大的M1911是士兵们在战场上的真实选择。
战后,这种手枪也一直装备美军部队,直到上世纪70年代。那时越战已经结束,美国空军首先提出希望有一把新手枪来替换已经老旧的M1911型手枪。这时候,通用的9毫米口径成为了当时的选择,最终决定在意大利人的贝雷塔92F/S手枪基础上研制M9型手枪。
其实,选择这一手枪是当时最适合的决定。9毫米手枪威力适中,装弹量较大,无论男兵女兵在握持上都比较舒适,不像11.43毫米的大口径手枪握持和射击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而且9毫米手枪的精度也要高于11.43毫米口径的手枪。
图片:伊拉克战场上,很多美军士兵都自费购买11.43毫米口径的M1911手枪。
但是,在随后爆发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中,士兵们又再次陷入他们爷爷辈在二战中遇到的问题,9毫米手枪在这些环境下杀伤力显得太小了,甚至不足以一击必杀。这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是致命的!
不过由于美国枪械管理环境较为轻松,很多美国大兵都会再次从枪店中购买一把老式的M1911手枪给自己,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美军第三代制式手枪M17,来源于德国西格绍尔SIG P320型手枪。
那么经历过战场的美军在第三代手枪选型中为什么又选择了一把外国生产的9毫米手枪呢?美国枪厂都死光了还是美国陆军不顾士兵需求啊?
其实,选择德国西格绍尔SIG P320型手枪发展为M17/M18手枪,正是战场经验的反馈。而这就涉及到这把德国手枪的神奇之处。
图片:这把手枪可以把扳机换到各种口径的枪管和套筒上,变形能力非常强。
这把手枪看上去是9毫米的标准手枪,但为什么会冠以模块化呢?
因为这把手枪除了一个扳机组件外,所有的枪管、套筒居然都是可以方便更换的。就像上面说的,美军士兵手中有一把M9型9毫米手枪,为了保命还需要再买一把M1911大口径手枪。这样士兵就需要承担2把手枪的负载。
而如果用上了M17/M18手枪,士兵可以将带有枪号的扳机组件安装在SIG公司提供的四种不同大小的套筒座上,从而将枪械转换成不同的口径或者尺寸(分别可以组装成9毫米、.357、.40、.45口径的手枪),这些零件由于不算作枪甚至不需要注册,可以直接通过网购的方式送到士兵手中,还不用缴纳武器购置税。
图片:使用M17手枪射击的101空降师士兵,这是该枪首批配发的部队。
这样就明白了吧,士兵可以使用部队配装的制式手枪,再通过网络买一堆配件,就可以方便地将手枪换成自己需要的口径和尺寸,以应对各个战场上的不同环境。这对美国这样一个到处能够买枪的国家来说非常方便,也减轻了士兵的装备重量。
这是美军士兵的M18紧凑型手枪,与M17的配备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套筒和枪管的长度。M17枪管长119mm,与其前身SIG P320全尺寸型的枪管长度(120mm)相差不大。M18因为是紧凑型手枪,所以枪管长度为99mm,同样套筒长度也有所缩小。
M17/18手枪的到来还是让美国士兵感觉有点不太适应,尤其是后勤部门,他们登记枪号时会发现,枪号并非刻在套筒座上,也没有出现在套筒上,而只有在扳机组件上才有。昔日构成手枪主体的套筒座成为了一个配件、消耗品。当然有人会说国产92式手枪理论上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本人要说的是92式手枪理论上可以达到,但可惜的是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而M17/18已经在现实上实现了,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复合套筒座在右侧开有小窗口,可以看到扳机组件上的编号,美军官兵都认为这种设计非常独特,已经颠覆了他们以往的认知。扳机组件上除了有常规的数字编号,还有一个小的二维码,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进行管理。首批M17/18手枪有个防篡改装置,罩在分解销上,基层士兵无法自行更换套筒座。美军正在考虑用普通商业紧固件来代替这个装置,使普通士兵也能自由选择合适的套筒座。
M17/18是击针平移式手枪,与士兵熟悉的击锤式手枪有较大区别。而它的外形又很像美国民用市场常见的,去掉突出击锤的纯双动手枪,这让很多士兵有些不习惯,至少看上去觉得很别扭。可以看到套筒右侧也有一个防篡改装置,用来防止士兵调整击针系统。
M17/18的模块化设计,足以体现其制造工艺、质量控制和流程管理的水平。大批量生产的手枪,还能够达到这样的互换能力,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件的误差极小。
这就是美军士兵收到的M17标准型手枪,每支M17都配备一支17发弹匣,两支21发加长弹匣,还有大中小三种尺寸的复合套筒座。由于M17/18采用模块化设计,所以枪支的主体并非套筒座,而是扳机组件。三种套筒座分别适合不同大小的手型,这个显然比其他手枪通过更换背板的方式来达到同样效果,要更加高明,手感也更加好。根据之前的消息,这样一组手枪套件,价格在2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23元。
而且德国这把手枪的人机工程、精度、威力等都非常不错,还很便宜,单价仅约207美元一支。作为基层官兵人人需要配置的武器,就算是一把手枪,装备量大了也是一大笔钱,财大气粗的美国陆军也要考虑银子的问题。
图片:除了特战队外,中国步兵是不配发手枪的。
而反观我军部队,手枪一般是作为军官佩戴的武器,士兵是不携带手枪的,所以对手枪的需求量并没有美军那么大。也导致了我国在手枪研发上缺乏经验,制式手枪的设计思路、作战性能和工艺质量都与美军新型的M17/M18模块化手枪差几条大街,需要我国枪械研发单位高度重视!
国内轻武器行业总有一种……往好了说就是“盲目乐观”,认为国外所谓的先进水平,不过是花架子,只要国家给钱、给时间,自己也能搞出来。动辄技术升级就花个几千万,跟上面汇报就说某某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真等开工,又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到处甩黑锅。实在没的说,就是自己的产品比国外的便宜。如果把国外同等产品的价格贴到他们脸上,他们又说,有本事你买国外的去啊!那种嘴脸真是……
不说国内的堵心事,回来继续说M17。提到M17套筒后部的黑色盖板,取下可以安装微型红点瞄准镜。当时还没有任何消息表明,美军将为M17配备何种光学瞄准镜,现在这个谜底揭晓了。
美军将在M17上配备刘波尔德DeltaPoint Pro微型红点瞄准镜,这种瞄准镜已经问世近两年,性能非常出色。美军特种部队已经装备这种产品并参加了多次国际比赛和演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种微型红点瞄准镜在尾部集成了机械照门,可以与准星配合,充当备用机械瞄准具。
由于这种瞄准镜视野大,又可通过标准的皮卡汀尼导轨安装,可以单独安装在步枪上使用。
同时DeltaPoint Pro又可以充当狙击步枪的备用红点瞄准镜,用途非常多。美军采购这种微型红点瞄准镜,就算手枪不用也可以用到步枪上,真是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