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不读书的人比读书的人更了解”
因为不读书的人会看到读书的好,而读书的人会忘记读书的好。我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灌输理念就是,人想出人头地就要“好好读书”。这是不读书的人,或者是没有好好读书的人眼中“读书”。读的是教科书,工具书。读这些书能让你毕业拿文凭拿学位拿证书。这是读书的一类意义。
对于好好读书的人来说,毕业拿文凭拿学位拿证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不再把它当回事儿。读的书慢慢变成了历史,科技,人文,哲学等等。读这类书的意义就有了截然的不同。
1.素质培养,一个人成为怎么样的人往往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这种感染可以社交,也可以通过阅读。你看一本开心的书,你就会获得开心,看一箱绅士的书,你就会成为绅士.....反之长期看小黄书,你就会变成猥琐男......所以当你问读书有什么意义的时候,你要去留意你都看了哪些书,因为那会影响你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2.灵感储备,我目前从事的工作是比较需要创意的,有时候会坐在办公室的冥思苦想,但如果没有灵感,真的是会想疯掉。后来慢慢明白了,灵感不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灵感是把1变成l。它真的需要有东西撞到你,让你在那一瞬间开了窍。所以有的人说,如果你没有灵感就出去走走,或许工作效率更高。我觉得这个没毛病,灵感就是你的经历。老鼠脑子里的外星人或许就比老鼠少根尾巴,而人脑子里的外星人或许就比人多根尾巴,就是这个道理。书本身就是创意的集合,读书能让你看到很多,但前提是你真的读了,而不是翻了。这是两个概念,读过忘了,该想起来的时候你能想起来;就翻了翻没记,那是真不记得了。
3.生活状态,一个读书人的生活往往比平常人更规律,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自律。自律是很难得的,目前的社会是一个很快节奏的社会,新鲜好玩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人经不起诱惑,把自己的生活节奏弄得一团糟。我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朋友,他们不熬夜,他们会早起,他们会去散步,他们会打扫卫生;我身边也有很多不爱读书的朋友,他们常常熬夜,他们睡到中午,他们点外卖,他们喜欢刷微博......这都是真事。原则上讲两种生活状态的根本原因不是读书。但从数据上观察,爱读书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健康。
4.思维认知,看得多的人往往懂的多,当然我也支持经历得多的人往往懂得多这种观点。但读什么书是有选择性的,经历什么事是没有选择性的,你只能被选择。所以我认为读书的人是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经历过的人是被成为什么样的人。讲这么多是想把唯心唯物的前提说清楚,下面说说思维认知,想必大家之前都曾看过一个段子:
我多读书的原因是因为,在傍晚看到大雁从天空飞过时,我能脱口而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张口一句卧槽这大鸟。
这是阅读带给你的现象级认知。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是价值观认知。目前在很多的社交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舆论。吃瓜群众比比皆是,键盘侠也是一捞一大把。其中一部分是带节奏的,一部分是被带节奏的。目前的网民是很极端的,相比去理解,他们更愿意站队。要么好,要么坏,然后开始对喷,Balabala。那些有自己价值观评判标准,不被水军带节奏,理性去认识事件真相的人少之又少。那些人我相信要么经历过相似的故事,要么读到过类似的人性。这是读书对资深思维模型的影响,知道的多了,想到的自然也就多了。
我是一只羊
我还会写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