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新民晚报新民网】今天下午,由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达到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海归增速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1.75个百分点。但随着大规模“海归潮”到来,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曾经光鲜亮丽的海外文凭已不再是就业的稳妥保障,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海归就业形势严峻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较2015年增速有所放缓,增速方面同比下降6.42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海归增速再次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1.75个百分点),海归人数与出国留学人员数量之间的差距有所减缓,但人数差距仍然存在。
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劣势仍然明显,65.9%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阻碍其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45.3%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41%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是影响其求职的主要原因。
为何海归不再占据优势?《报告》主编王辉耀认为,一方面,留学教育大众化使得留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一些“野鸡大学”涌现,也造成留学生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留学服务机构成为很多学生申请国外学校的好助手,但也有依赖留学服务机构的情况使得准留学生对于留学申请过程没有良好的了解与体验,对于学校选择与未来的发展没有自己明确的规划,造成留学成本与留学收益不匹配;此外,国内人才市场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仅凭借在国外的学历已经无法成为求职的稳妥保障。
图说:出国留学生人数与归国留学生人数年增长率 主办方供图
仅凭留学文凭“裸归”将优势不再
王辉耀建议,面对海归就业的“青铜时代”,留学生和准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留学并不是万能的,留学仅仅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渠道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对于出国留学需要有准确的定位,即通过留学希望获得哪些成效,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另一方面,留学前及留学过程中的规划必不可少,社团活动的参与、实习机会的把握以及社交能力等都应当是留学生在良好地完成学业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机会。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仅依靠留学文凭而“裸归”的海归群体,可能会在就业发展阶段遇到更大困难。
海归回国“家庭团聚”是主因
此次报告最特别的部分是在对出国后爱国情怀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实力日益壮大,作为中国公民,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其中,有62.7%的海归对出国以后更加热爱祖国的看法表示认同,对于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团结有着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报告指出,当前海归群体的出生年代越来越集中在1980-2000年之间。在受调查的海归群体中,9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53.3%,8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42.3%。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1980年后出生的人普遍为独生子女,出国留学对于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大,回国发展有很大的因素与家庭团聚有关。(新民晚报 潘子璇)
图说: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和留学回国人数 主办方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