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几年前单纯地将网络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相比,如今热门IP的价值已经发生了不小的转变。投资机构从单纯的再造热门IP转变为消费粉丝经济。
首先,粉丝经济是有年龄限制的。根据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95后看剧更关注演员,其次是题材故事。然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题材故事才是第一位的。对于IP改编剧,超7成用户看剧理性,剧集质量是他们选择观剧与否的标准。尽管关注作品本身的用户众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粉丝能够为作品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事实上,一个IP能否带来长期价值的先决条件是这个IP具有长时间的沉淀和粉丝积累。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其小说四部曲是很多人青春的印记;高晓松的歌曲《同桌的你》使得无数80、90后产生情感共鸣,这样的作品被翻拍成电影后就能创造出“未映先红”的现象,具有一部分的粉丝积累,利于“再造IP”并吸纳粉丝经济。
《择天记》也是一部由文学作品改编来的影视剧作。与知名网络作家三少相比,《择天记》的作者猫腻虽然不是收入和粉丝最顶级的网文大咖,但口碑和作品一直保持了一定的水平,是千万量级的人气大作。“猫腻+陈长生”,为翻拍电视剧奠定了一定观众基础,而其主演鹿晗也为电视剧带来了巨大的粉丝群体,在开播前就收取了巨大的粉丝基础。
当下内地影视市场是流量小生、小花们的天下,因为拥有强大的粉丝基础,即使演技差强人意,也能保证收视率和流量。
尽管电视剧《择天记》豆瓣评分已经跌至4.5,但其各项收视数据却成绩斐然。自4月17日开播以来,该剧一直保持在同时段节目的收视榜首。或许,这与电视剧的男女主演有很大关系。即使剧集播放伴随着吐槽多、口水多,但同时也带来了观众多、粉丝多。不仅如此,《择天记》手游也在影视剧播出的同一天同步开启全平台预约。《择天记》继小说和动画后,迎来影视与游戏这两种IP形态的新一轮爆发。因此,《择天记》的IP联动是电视剧、文学与游戏的同步推进,从商业价值上来看,《择天记》没有输。
那些年80、90后追过的网络小说,这几年基本上都被改编成了IP网络剧,制作者追求好IP改编影视剧的热度愈演愈烈。去年暑期档,有《老九门》、《幻城》、《诛仙青云志》等强势播出,今年有《楚乔传》、《醉玲珑》、《将军在上》等紧随《择天记》播出,热度虽不减,具体的剧集效果则还有待检验。
事实上,制作方为顺应市场不得不对原故事进行改编,甚至只是借IP之名将故事改编到面目全非,拍摄制作不走心、演员表现不到位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观众对IP剧失去信心,并疲于买单。内容过硬、良心制作才是网络IP剧的出路。
热门IP并非制胜法宝,如果参与者只是利用IP和主演的粉丝来达到商业目的,而不是对作品尊重与打磨,是一种可悲。对经济的追逐一旦陷入“娱乐至死”的怪圈,不仅会毁了IP,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不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