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家人讨论:文科生在这个时代是不是很可怜?结果正好看到三联记者采写了列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古埃及学家让·维纳德(Jean Winand)教授近日在联合国教科文卫会议上的一个发言:《如果一个人完全抛弃人文学科会怎么样?》
他的观点得到热议,也解答了我的疑惑,然后采众家数据分析,综合分享如下:
列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古埃及学家让·维纳德
我们需要“慢科学”
我主要关注的是现在的大学越来越被经济因素所主宰,而人文学科在很大程度上被抛弃了,这非常的遗憾。
维纳德:
我们可以这么说,现在的大学有两种不同的趋势:培养技术精英和培养知识精英,这两类并非完全相同。
第一种人试图解决问题,尤其是技术问题,在我看来这很好,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比如我们需要新的机器,新的疫苗,新的治疗方式等等。
但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技术精英就无法回答了,需要人文学科的力量。
人文学科试着寻找世界的意义,寻找各种符号,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化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有其符号化的意义。
比如每个房间的装饰,在比利时,在中国,在日本,在非洲,都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它所承载的意义不同,这关系到我们怎么生活,我们怎么感知这个世界。
对人文学科的忽略对于我们的民主也是一种威胁,因为社会需要批评者,很多议题需要哲学式的讨论。在过去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独裁国家都倾向于压制人文学科的发展。
所以在我看来,一所好大学,必须是一个平衡的大学。我们需要技术,也需要人文。人类当然需要新的技术,但是我们也需要哲学家和语言学家。
毕竟,人文学科普遍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人类的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互联网是一种“双面”的技术,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具。你需要任何知识和数据,都可以马上从互联网上得到。但是问题在于,怎么才能正确的使用它。如果你没有受到适当的教育,有关于它的知识,你就只会被数据所淹没。
维纳德:
你在网络上问一个问题,不会只得到一个答案,而是会得到几千个答案。
那么这些答案是怎么组织排列的?实际上它们都是根据某些技术,某些软件排列的,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用来控制信息。
一般来说,你搜索某个信息,你不会翻到搜索的第二页,可能连第一页都看不完。页面上的第一个答案就是最重要的,这非常容易被操纵。
所以我的观点在于,需要教会人们如何才能在网络上找到适当的信息,而不是被操纵的信息。
也许你可以交叉搜索,也许你可以在不同的网站上搜索,用不同的语言搜索,这也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些技巧,而且这需要时间。
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都马上需要答案的世界里,我们不想为任何事情花费时间。但是我们需要“慢科学”,就像我们有“快餐”和“慢餐”一样,我们有“快科学”,但是我们也需要“慢科学”。
目前在欧洲有一种所谓的“博洛尼亚体系”(欧洲诸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相互衔接的一个项目)。简短介绍,就是说博士项目必须在3年的时间里完成,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我们需要时间让想法成熟,如果你读生物学或者化学的博士学位,你甚至不需要有你自己的想法,你的导师只是把一个大项目中的很小一部分分配给你,但是在人文领域,这是行不通的。
我们需要看到全景,我们同样需要时间去重新调整一切,这和科学研究完全不同。我是说,如果科学研究需要以这种形式进行,这完全没问题,但是这种模式不能推广到人文学科,我们需要弹性,而我们现在没有这样的奢侈,现在在整个欧洲都需要标准化,为什么会这样?我实在是不理解。
如果你说我只需要纸和笔进行研究,那么你什么资助也得不到,你必须说你需要各种高科技的设备。这也是我所谴责的所谓“跨学科”研究。你要是想被重视,就必须“跨学科”,有些时候这没问题,但是有些时候这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资助的手段而已,因为你的研究项目和跨学科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只是不得不这么做。
维纳德:
我想这可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段艰难的时间。如果你想做一些基础研究的话,这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同样不容易,他们同样没有足够的研究资金。
为了得到研究资金,在某种程度上,你需要“模拟”成一种科学研究。你必须把研究项目装饰得像是一个科学研究。
如果你说我只需要纸和笔进行研究,那么你什么资助也得不到,你必须说你需要各种高科技的设备。这也是我所谴责的所谓“跨学科”研究。你要是想被重视,就必须“跨学科”,有些时候这没问题,但是有些时候这只不过是为了得到资助的手段而已,因为你的研究项目和跨学科一点关系都没有,你只是不得不这么做。
首先,这是一种学术上的不诚实,同时这也是对金钱的浪费,而且你为了让自己的研究项目显得“科学”,你还必须要有些统计数据,有些“大数据”之类,实际上这些都是为了资金,这些真的是非常荒谬。
因此,科学学科把它们的研究方式生硬的加到人文学科的头上,我们必须反抗,因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在人文学科的研究很少有绝对的是和非,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中间地带,因为人就是这样生活的。
我们拿语言学做一个例子,有人认为语言学是最接近科学的一个人文学科,因为它可以通过科学手段来研究。甚至有人认为,语言学研究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脑软件来完成,但其实不是这样,因为在语言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两种文化”的概念
我认为想要实现大学理想,你就必须教育年轻人更灵活(flexible)。如果你只是想教授给学生某些技术,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十年之内,甚至更短的时间里,他们必须重新适应自己,因为技术会落后。
维纳德:
大学必须教育学生的适应性,让他们有能力提出问题。我们必须传递给学生知识,让他们有能力建造一些东西,只有在这一点上,所谓的大学才完全不同于技术学校。我们传授给他们信息,同时也要传授他们重新思考的能力,我们也教授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即使是对于大的商业公司来说,他们也明白,他们不光需要技术人才,不光需要只会写报告的人才,他们也许人文学科的人才。
查尔斯.珀西.斯诺(C.P.Snow)于1959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座中第一次提出了“两种文化”的概念,他也提到了在这两种文化中所潜藏的分别和冲突。在未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科学成为人文教育的一部分。科学和人文,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少了任何一面,人类都会迷失。
维纳德:
这两种文化当然应该融合,否则就是人类的末日了。在世界上最好的大学里边,比如哈佛,剑桥等等,他们都是这样做的,因为他们可以承担得起。
几年前在日本,政府曾经想要大幅削减大学里的人文学科,因为他们认为大学教育出更多的技术人才更符合社会需要,但是有意思的是,日本的很多大公司都反对这个计划,因为他们需要富有创造性的人才,他们需要学习人文学科的人才。
科学和人文,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少了任何一面,人类都会迷失。
在17,18世纪人类就是进行这样的教育的,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思想家也都是大科学家。比如笛卡尔和莱布尼兹等等,这可能就是我们所丢失的东西。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传统,我们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同时起源于古希腊,它们是西方文明的两个非常宝贵的传统。现在人们担心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控制和需要。
维纳德:
对我来讲,我只是希望更加规范化,因为你不可能停止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现在有很多私人公司有大量的研发经费,你不可能阻止他们进行科学研究,但是需要更严谨的规范。政府,我们的民主政体,不能对于科学研究完全的失控,因为科学必须为人类服务,如果它被用来奴役人类,那么就走向了反面。商业公司进行研发是为自己的股东负责,他们有可能跨越“红线”,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出面,否则就成了一种丛林社会。
我们目前还没有衡量人文学科教育的手段,所以压力当然很大。如果你不在世界排名前200位,就不会有人真正的重视你。
维纳德:
我只是想尽量推广大学的人文学科教育,但是这可不容易,学校的校董们,教授们有时会反对,甚至学生们也会反对。比如学医学或物理学的学生会说,我们学专业课的时间被削减了,那我们就业的竞争力就降低了,请别这么做。所以说想要这么做真的不容易,而且这么做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只有期待在未来才能够有效果。你必须自上而下实行,这是大学的职责。大学排名主要受大学名气的影响,同样也要考虑论文的发表数量,基本上来说,是取决于其科学研究的水平。我们目前还没有衡量人文学科教育的手段,所以压力当然很大。如果你不在世界排名前200位,就不会有人真正的重视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像《星际迷航》这样的电影,里边的人大都生活在一个宇宙飞船里,他们从不听音乐,不看书,不欣赏艺术,每天的生活就是非常忙碌的维持飞船运转。这就是未来吗?真的很悲哀。
维纳德:
我不知道我们一天留下多少“痕迹”,在商店买东西,被摄像头拍摄之类,每天都会留下大量的数据。用软件来监控每一个人,这当然是可能的。但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像《星际迷航》这样的电影,里边的人大都生活在一个宇宙飞船里,他们从不听音乐,不看书,不欣赏艺术,每天的生活就是非常忙碌的维持飞船运转。这就是未来吗?真的很悲哀。他们就像是机器人一样,他们已经不是人类了。这是潜在的危险。只有通过人文学科,人们才能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工作,但是我们不能让他们奴役我们。如何看待科学,这是人文学科的责任。
数据说话: 小看人文学科的“回报”,是一种短视
引发对人文学科担心的两则新闻都来自美国。
一个是《华盛顿邮报》宣称:“工程师成为编辑室里的重要成员”----这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新闻体验和移动阅读的需要。
另一个是高盛老板宣称:“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高盛这家著名投资银行所雇佣的程序员和技术工程师数量,甚至比脸书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要多。
人文学科不仅在经济回报上看不到什么前景,就这些学科到底有什么用而言,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质疑声音。
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每年全世界有高达150万份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发表。然而,其中许多甚至在学术圈中都很快被人遗忘:32%的社会科学和27%的自然科学论文从未被引用过一次——而人文学科的这一数字是82%。在中国,这一数字恐怕要更高。
研究的东西没有人理睬,毕业找到工作困难重重,找到了工资也少,“读人文学科到底图什么?”——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想法。
然而,小看人文学科的“回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短视。
从长期回报来看,人文学科并不差。
人文学科之所以不吃香,关键原因在于被认为经济回报差。但一些数据显示并非如此。
2013年福布斯美国大学排行榜,斯坦福大学高居第一,但位居第二,力压哈佛等一众常青藤名校的却是一个叫波莫纳学院的文理学院。
这并不是偶然,其他顶尖文理学院的排名同样亮眼——斯沃斯莫尔学院第六、威廉姆斯学院第九;二十强中,文理学院占据七席。所谓文理学院,是指那些不以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践行通识教育传统的大学,学习内容以人文学科为主。
坚持人文学科教育为主的波莫纳文理学院这是一个拥有奇葩评判标准的榜单吗?恰恰相反,榜单的排法功利得不能再功利。福布斯榜单关注的核心是“学生投资回报率”。
根据榜单排名计算方法,五项评价指标中,“毕业后成就”一项所占权重最高,达到35%。能在这张功利色彩浓厚的榜单上取得好成绩,说明文理学院毕业生赚不到钱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榜单显示,哈维姆德学院的毕业生薪酬排在全美第三,波莫纳学院毕业生起薪4.92万美元,超出美国大学和雇主学会统计的2012届大学毕业生收入中位数。
这还只是毕业后的起薪,毕竟是名校,而长远来看,这些本科阶段主修人文学科的学生,在成长后的回报可能更可观。理由来自薪酬网站的数据。
美国一家薪酬网站曾发布了140万人职业早期和中期平均薪酬的总体数据,为人们提供了各个大学专业的薪酬情况。这些数据以个人就读的本科专业为准,而不是以就业行业为准,因此,一名在对冲基金工作并年入数百万美元的历史专业毕业生依然被计入历史专业的范畴。而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显示,人文专业在经济层面上表现优异,这些专业的投资回报率相当高(介于300%到700%之间)。以历史专业毕业生为例,其职业早期平均薪酬是39700美元,而职业中期平均年薪能达到71000美元,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算,换算成现值,他们比起只有高中学历的人要多出53.78万美元的额外收入。这个数字虽然赶不上物理等特别拔尖的专业,但已经比很多其他专业要高,总体来说是“优异”的回报率。
这足以说明,学习人文学科并不是没有意义,比起只有高中学历,要好太多。在很多情况下,人文学科被轻视只是因为起薪低,但从成长的角度而言,人文学科毕业生要比往往吃“青春饭”的技术学科毕业生要来得好,将来的工作也更稳定,失业率较低。2014年,一份美国大学院校协会和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中心的报告证实了上述说法。
原因很可能在于,通过人文学科学会的软技能,在职场能够大派用场.
哈佛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卡茨认为,“在21世纪的经济体系中,宽泛的人文教育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卡茨称,纯技术能力的经济回报已经趋平,既具有软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协同工作——又具有技术能力的人获得的回报是最高的。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文专业的学生,如果对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或者其他学科也颇有研究,就会很有价值,在职场是会有很大的灵活性的。”卡茨说,“但在我看来,你必须‘脚踏两只船’,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计算机专业、生物学专业、工程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正经八百地修过人文和历史课程,也会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科学家、金融专业人士、经济学家或者企业家。”
人文学科教育带来的这种软能力,目前已经越来越被重视。的确,在很多重要事务上,非得有人文素养才能决定不可。
科技进步是时代的最大特征,但不代表科技能解决一切问题。而且不如说,很多由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非得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解决。
《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家纪思道在《为什么人文学科不应被摒弃》中,总结得就很好——
“科技公司必须不断对伦理决策进行权衡:Facebook的默认隐私设置应该是什么样的,该容忍些许裸体影像的存在吗?Twitter该关停似乎对恐怖分子颇为同情的账号吗?谷歌(Google)该如何处理关于性与暴力的内容以及诽谤性文章?”
“在政策领域,我们人类必须做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是否允许修正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正或许可以消灭特定种类的疾病,减少痛苦,让我们的后代更聪明、更美丽。但它同时也会改变我们这个物种,会让富人有机会炮制出犹如超人的子女……要权衡这类问题,监管者不仅要具有一流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一流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显然不是无关紧要的,即便很多人文学科的研究很冷门,没有人引用,是孤独的学问,但学习人文科学,依然能够解决很多重要的问题。
人文学科还能给个人带来丰富的非经济回报。
《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五项研究:比起阅读非虚构类作品或者通俗小说的研究对象,阅读文艺小说的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评估照片上的人处于何种情绪之中。文学似乎提供了与人的本质有关的课程,帮助我们解读周围的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1940年9月,4名少年在法国多尔多涅的拉斯科山坡发现了一万七前年前的精美壁画,旧石器时期时代的人们在岩壁上画下了奔跑的马、鹿还有公牛,这是早期的人文艺术,它反映了空间叠加,生命丰厚,是不是让你很感动……(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财经生活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