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而此时的大明王朝,早早有郑和率舰队七下西洋,这是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舰队,拥有三百艘船只,二万八千名兵士,最大的一艘军舰长达四百,最远到达过非洲。而直到500年后,西方的舰队才差堪比拟,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时,只有有3艘船只和90名船员,最大的船也只不过八十五长。
明朝时期的中国,可以说任然是世界最为强盛的国家之一。有资料显示,在郑和所处的时代,中国和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不论是从人口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地位,明朝无疑是最具称霸世界的政治势力和良好环境。却反而滑向平庸直至落后,最后不敌满清,值得历史的深思反思。大明王朝所处的14世纪末到17世纪中叶,正是文艺复兴到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欧洲资本主义在漫长的时间里,结束了欧洲的中世纪时代,慢慢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原因,总结的不好希望大家指正。
1、政府缺乏野心。
明朝取代元朝,只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延续,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加之朱元璋建国之后大兴儒术,凡事社会等级分明。明朝时期,士农工商四大职业中,商人位居末席。孔孟之道的“父母在不远游”、“唯小人重利”任然深入人心,相对地,欧洲的资本家却是贪魇不足。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之行都有搜刮黄金的初心。统治大明的封建主,尚未有世界一统的概念,虽有向西方学习的虚心,但是东有水西有山的地理环境,让人的思想尚未打开。
2、自满文化使然。
明朝时期,中国人的文化特征任然是,凡事反求诸己,尊重权威怀疑新观念。常常称自己的国家是“中央之国”,外蛮都需朝贡。即使在今天,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仍大有人在。
3、大明官场内斗严重。
明朝时期是官场内斗极为激烈的年代。上有皇帝捍卫皇权大杀开国功臣,下有东林党和阉党的党派之争。
有学者认为,正当郑和的浩浩荡荡驶过印度洋,明朝正出现了一场儒官与宦官之间的殊死斗争。待到永乐帝1424年驾崩,朝廷政争连年,结果是儒官胜利。从此停止建造船舰,还销毁郑和的航海纪录,并在新帝的支持下,逐步解散海军。在1500年时,朝廷禁止民间建船,凡建造双桅船只者一律被处死。到1525年,更明令拆毁所有远洋船只。历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在一场不明就的官场内斗中断送了。
郑和确实制造了历史,却没有改变历史,因为他的远征所造成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明朝是否有推行海洋发展的意愿,这是无法改变的。
4、屯边政策误导。
中国历代都活在在经验中,自先秦以来不曾间断过囤边,以为敌人都来自北方和西边,征服了他们便完成了统一。从未想过,自东边“开疆扩土”。郑和下西洋,也只是远航,既没有地理发现的愿望,也没有海外征服的任务,更没有打开新的商品市场的打算。船队虽然满载着“中华物产”,但无不是中国皇帝对沿途各国的赐品,完全没有“贸易”的概念。反观西方航海,要么大肆掠夺,要么抢夺式贸易。
所以,待到后来英法美为首的列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尤其如今美国人仍依赖他们的海上优势,多次侵犯我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时,那种霸权主义、凌强欺弱的行径,使我们更加不为中国明朝失去了一个绝佳崛起良好机会,感叹不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