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以其产地 、质料 、真伪和下落而引发了千秋风波 ,铸造了今古传奇。一块璧玉招致了扑朔迷离的神异故事,同时 ,演义出了离奇古怪的争夺璧玉的战争,改变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这在古今中外的文物珍宝流传中是绝无仅有的 。
卞和献玉
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古有“凤凰不落无宝地”之说),于是凿得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文王甚奇,便命人剖开璞石,果得宝玉,经良工雕琢成璧,人称“和氏璧”。后来楚相国昭阳打败魏国,威王将和氏璧赏赐昭阳。一日,昭阳率百余宾客游览赤山,席中应众人之请,出璧传视,后和氏璧不翼而飞,不知去向。
完璧归赵
据《史记》记载,赵国太监缪贤偶然以五百金购得和氏璧,赵惠文王闻讯,将璧占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传国玉玺
自完璧归赵五十多年后,赵国被秦国所灭,和氏璧终于落入秦王之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命宰相李斯以和氏璧作皇帝玺,命丞相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形同龙凤鸟之状,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雕琢为玺。代代相传,因此称为“传国玺”。
后又相继成为汉、晋、隋、唐传国玉玺,传国玺从发现和氏璧始,传至唐末,计一千六百余年,从此以后不知所踪。但各朝代一直追寻它的去向。至今,对和氏璧的研究和探索仍未止步。
注:尚未探索发现和氏璧的存在,故,此文无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