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于蔬菜生产销售链条存在很多问题、蔬菜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多次在各种农业会议上被讨论。我国作为蔬菜生产的大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带来的是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使用,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有专家称中国目前农药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占百分之六十,它们极容易对环境造成危害,并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农药产品结构固然不合理,但更多的是菜农安全用药意识淡薄,往往在药品残留期内采收,从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有专家建议,要强化生产标准,加强产品监管力度,推广生物防控技术,等等措施。
对于专家的建议,很多农民表示,专家有说话的闲工夫,还不如去研究点新药、长效药,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于事无补。农民称,谁都知道其中剧毒农药残留期为60天,低毒农药为15天,但目前市场上的药物大多都是无毒或者低毒的,效力都在7-15天左右,但很多达不到最高效果,遇到特殊天气这个效果期还要缩短,失去药效的蔬菜一两天就很可能会产生很多病害,蔬菜上有一个病点虫洞都可能导致蔬菜价格下降、甚至卖不出去,难道最后到了收获的季节还需要赌一下运气么?
很多农民表示,农药和化肥成本非常高,谁也不愿意大量使用增加成本,但是要想蔬菜长得好,肥和药就得跟得上,尤其是阴雨天气,更是如此。有一位农民说,自己有时候也很无奈,农业生产中被逼的不得不做很多多余的步骤,比如黄瓜必须喷顺直剂,否则弯的黄瓜没人要。他还笑这说果农被逼的更惨,百分之八十种类的水果必须套袋子,喷膨大剂,喷催熟药,否则别说卖给消费者,中间商这一关都过不了。
有位菜农称,他恨不得不使用农药,但是也没办法,如今他自己的菜地现如今不仅得多用药,还得用高价的进口农药,那些没听过的牌子的农药,还不如不用。而大多数生物防治的成本,甚至超过蔬菜本身的价值。其实想想的确如此,农民要赚钱,而农业发展的代价,不应该交给农民去承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