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布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金昌市永昌县部分地区的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民间曲艺说书形式。据相关史料,它形成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元末明初。
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相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演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贤孝”。
凉州贤孝的表演形式为一人自行伴奏说唱,即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表演中,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有即兴发挥,往往妙语连珠。
凉州贤孝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曲牌,既有“凉州杂调”,又吸收了地方民歌的曲调,融汇化用,自成一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凉州贤孝的听众基础正在逐渐失去,演出也没有了固定的场所,加之艺人队伍青黄不接,生存面临考验,这个古老曲艺形式的发展举步维艰,急需扶持保护。
贤孝河州贤孝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临夏市
河州贤孝又称“河州唱书”、“贤孝弹唱”、“河州三弦善书”、“临夏贤孝”、“河州调”等,是流传在甘肃临夏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因表演内容多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内容而得名。
河州贤孝的传统表演形式为一人(过去主要是盲人)手持三弦,自弹说唱。其节目数量颇多,多为艺人们据书编就,世代流传。为了便于区别,艺人们把表现国家兴亡、忠臣良将的节目叫“国书”,《伍子胥过江》、《三国演义》、《薛仁贵征东》、《杨家将》、《包公案》等即属此类;反映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男女情爱的节目叫“家书”;此外还有《王祥卧冰》、《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以“二十四孝”故事为内容的节目和《白猿盗桃》、《花厅相会》、《小丁丁》等节目。
河州贤孝历史悠久,形式古朴。但由于目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它在广大城乡的展示平台逐渐消失,急需加以保护。
来源:国家名录网站及网络
主编:潘冬晖 美编:阿雯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 征 | 集 |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号及QQ邮箱:719127199
重要发布
智能体脂秤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