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在郑成功军事生涯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明朝走入灭亡的时候,他率军五次北伐清朝顺治,但最终都失败了。在复明渺茫的情况下,他退居台湾,击败了荷兰人,成为了台湾之王。
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他的五次北伐抗清,虽然声势浩大,最终都没有结果。
第一次北伐: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郑成功传令准备北征。重颁了十条禁令:不准奸淫、掳掠妇女,不许擅毁民房,不准掳掠男子为伙兵,沿海归顺地方不准混抢,不许掳掠、宰杀耕牛,不许借坐给牌商船。违者本犯枭示,将领连罪不贷。七月,郑成功率军北伐,八月入海门尧台州,九月,天台、太平、海门卫相率归附。但浙闽总督李率泰侦知郑军精锐北上,乘机分兵攻陷罗星塔和闽安镇。郑成功担心两岛有失,只得暂时回师。
第二次北伐: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三月,郑成功命各镇舟师回厦门,在厦门港筑演武亭,精选良将锐卒,整编大军,训练营伍,筹集粮饷,准备大举进攻江南。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五月十三日,郑成功留黄廷、洪旭、郑泰等镇守厦门,自率甘辉等部北征,举兵攻入浙江沿海,准备入长江。六月克镇江等地,七月逼南京。不幸的是在海上遇到飓风,郑军面对陌生的海域和突然来临的台风,郑成功的船队顿时陷入了绝境。在巨大的风浪中舰船不堪一击,有的直接葬身鱼腹,有的四散漂流,有的则在大陆海岸搁浅。郑军官兵和家眷伤亡惨重,仅溺水而死的就有八千余人,其中甚至还有郑成功的妃嫔和三个儿子。这次猛烈的台风阻止了郑成功北上的步伐,被迫撤退回厦门,也暂时化解了清军面临的危局。
第三次北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十九日,郑成功在羊山之难以后经过半年多的整补恢复,听说清朝于头年二月调遣三路大军进攻云贵永历政权,郑成功于是再次大举北征。
第四次北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五月十三,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从浙江沿海出发北上。此时,郑军共有大小舰船三千余艘,兵马十万余万,铁人八千。他首先攻占定海(今浙江舟山),全歼了清军定海水师,焚毁船只一百余艘,基本消灭了清军的海上力量,也解除了进军长江的后顾之忧。
第五次北伐: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为了牵制清军对南明永历政权的三路围攻,郑成功与张煌言配合,率领八十三营十七万水陆大军,北伐南京。郑军包围南京后,被为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郑成功,被清军的诡计约降所迷惑,致使战事拖延了一月之久。而困守南京城里的清兵总督郎廷佐抓住郑军将士庆贺郑成功生日、“饮酒卸甲”、战斗意志松懈的有利时机,指挥清军水陆进袭,郑成功匆忙率领部队退回金门、厦门,张煌言孤立无援,也退走浙东,北伐终告失败。
郑成功在万般无赖的情况下,听取了部属何斌的建议,率军直击台湾。没有后援的郑家军,面对荷兰人,英勇奋战,最终战胜了荷兰人,成功的拥有了台湾。此后,郑成功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台湾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