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差点断送皇上性命的太监,皇帝非但不责怪他,还在他死后对他念念不忘,并授予“精忠”的美誉,这种奇事,怕是亘古未有,人间笑话了。
说起对太监的网开一面,要数明宣宗时期,宦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可以担任要职替皇上办事,不再是受朱元璋打压的那个族群了。而王振,就是在这样一个对宦官仁慈的年代里进宫当了太监。
王振是明朝蔚州人(今河北蔚县),略有文化,但始终一事无成。本来想走仕途的他,因为考虑到其中的艰辛,最终还是放弃了,但是他选择了一条捷径,那就是当太监。他不惜自阉换取了进宫的名额,因为他懂得察言观色,很受明宣宗喜爱,于是把他派去当英宗的贴身太监,负责朱祁镇的起居生活。
朱祁镇本身就是一个依赖心很强的人,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从小都跟着养母孙太后一起生活。而孙太后从小就调教他要知恩图报、做听话的人,怕的就是他成人当了皇帝以后追查生母下落,不念及她的养育之恩。加上朱祁镇本身性格也比较懦弱,造就他一生命途多舛,甚至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喜人生。
朱祁镇9岁登基之后,太皇太后张氏垂帘听政,具体国家大事,都交给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处理,而当朱祁镇真正开始掌权之后,他第一个重用的人,便是内监王振。他让王振做了太监中权力最大的司礼太监,这等于给了王振擅权的资本,是他为所欲为的本钱。
司礼监掌管皇帝谕旨,有些皇帝懒,全凭司礼监太监抄写皇帝口谕。而皇帝本来跟大臣之间就接触的不是很频繁,这就形成一个真空带,胆大的太监就敢篡改皇帝口谕,达到一己私利。而朱祁镇对于王振,那就是一百二十个深信不疑,甚至很多事情都征求王振的意见,让王振自行处理。
可想而知,王振的权力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张太后在世的时候,对王振还是一种威慑,张太后驾鹤西游,而朝中三杨也已垂垂老矣,再也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王振擅权了,他像开了挂一样党同伐异,大肆敛财,直到把皇帝朱祁镇送入敌人手中,才被怒不可遏的将士们用重锤砸死,结束了他跋扈的一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