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新闻媒体都发布了哪些好玩、有趣、富有真知灼见的原创作品呢?网易新闻学院为您一一推荐。
中国人又一次创造了世界纪录,只不过这一次是因为集体论文造假。
近日,著名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史无前例地决定撤稿《肿瘤生物学》杂志的107篇造假论文,这些论文发表于2012年到2016年之间,全部来自中国学者之手。
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可知,这107篇被退回的中国医学论文,涉嫌的造假手段相当恶劣。他们利用杂志评审制度的漏洞,向《肿瘤生物学》的编辑推荐了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为自己论文的审核人,即同行评审;然后伪造了这些评审的邮件地址,最后假冒专家表扬并通过了自己的论文。
网易新闻找到了107篇造假论文,并将全部524名涉嫌造假的中国学者姓名、供职机构以及所在科室公之于众。
这将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论文造假中文名单,你不仅能看到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身影,也能看到那些白天在医院里治病救人、暗地里干着论文造假勾当的道貌岸然的医生——说不定,你还曾在他那儿看过病。
▲部分名单截图
出品:网易新闻
----------------
人人都想要学术规范,但从来没有人愿意公开造假者的真实身份。此前多次曝光的医生论文造假事件,信息都只局限在机构名称,而这次我们只是往前挪了一小步。
524名中国医生论文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们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论文同行评审造假,又不是说论文内容造假”、“科研能力和临床技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体制逼着医生造假,医生是无辜的”、“你们为什么要公布论文作者名,这是侵犯别人隐私”、“你们是在挑拨医患关系”……
▲文中图片资料
在这里,网易新闻决定对这些质疑一一作出解释,以问答的形式,内容包括:
问题1:此次107篇同行评审造假论文的信息是哪儿来的?
问题2:什么是同行评审,为什么它这么重要?
问题3:论文同行评审造假,是不是等于论文内容造假?
问题4:论文作者是不是被蒙在鼓里,对同行评审造假一无所知?
问题5:那么论文同行评审造假,是不是等于医生医术低下?
问题6:职称与论文挂钩的医疗体制,助长了医生论文造假风气,那么医生就完全是无辜的吗?
问题7:如今医患矛盾一触即发,这时候曝光名单到底是不是在挑拨医患关系?
问题8:斯普林格出版集团是否应该因对论文“审核把关不严”而负责?
问题9:公开所有论文造假人员名单和机构是不是侵犯作者隐私?
问题10:我们为什么要公开这些论文造假人员名单和机构,被公开后他们会受到什么影响?
出品:网易新闻
----------------
我等你太久了——记录中国首艘航母下水
4月26日上午,万众期待的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从五十年代的木质帆船、 六十年代的62式护卫艇、八十年代的“鹰潭”号护卫舰、九十年代的“哈尔滨”号驱逐舰、2012年的“辽宁”号航母再到2013年首度曝光,今年4月26日正式下水的001A航母,为了这一天,中国与海军已经等了68年。凤凰军事第十工作室以模型动画的形式再现了中国战舰在构造和功能上的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成功非一日之功,背后凝聚着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血和期望,值得我们去了解。
▲内容截图
出品:凤凰军事
----------------
我是范雨素
一篇名叫《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网上突然引起众多关注,并在微信端迅速收获“10万+”的阅读量。文章作者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工,她在文中记叙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
▲文中图片
部分精彩内容节选: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不能忍受在乡下坐井观天的枯燥日子,来到了北京。我要看看大世界。那年我20岁。
我听了,心里不以为然。是呀,书上的名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生活中能看见摸着的人,我最服气的是我的母亲。
曾经的我很膨胀。
我十二岁了,我膨胀得要炸裂了。我在屋里有空白的纸上,都写上了“赤脚走天涯”。在十二岁那年的暑假,我不辞而别,南下去看大世界了。
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
我原来没写过文章,如今,我有时间就用纸笔写长篇小说,写我认识的人的前世今生。 我上学少,没自信,写这个是为满足自己。长篇的名字,我想好了,叫《久别重逢》。它的故事不是想象,都是真实的。艺术源于生活,当下的生活都是荒诞的。文章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考证。对这篇自娱的长篇小说,我总是想着写得更好。
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拥抱每一个精神有问题的病患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
我的大女儿告诉我,她上班的文化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大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出品:正午故事
----------------
罗尔之罪
忆及女儿,罗尔掩面,“我是个坏爸爸”。沉默许久,再抬起头时,他叹了口气说 :“只有上帝能审判我。”
微信的一处系统失误,让两百万漏进了罗尔的账户,也彻底将他送上人民的审判台。此前,他是一个文人,一个父亲,一个求救者。而一夕之间,相继爆出的“负面消息”使他沦为一个人人围剿的骗子。他越是声嘶力竭,越是离题万里。
爆发与反噬在罗尔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足见互联网的浩瀚与汹涌。罗尔的经历并不陌生。然而,数月过后,这个被千夫所指的“骗子”形象依然模糊。每日人物试图清除那些覆盖在网络信息碎片上的情绪和想象,尽可能地还原一个父亲的本来面貌。
▲文中图片资料
正月里一天的后半夜,罗尔抱着几束烟花,独自一人走上一座高高的土坡。点燃引线,先是闷闷的一声响,紧接着伴随一声更脆亮的爆破声,明亮的火花便散开,他努力高举烟花棒,一边自言自语:“这是爸爸给你放的烟花,宝贝,你看得见吗?”
出品:每日人物
----------------
共享单车:资本局中局 |《财经》封面报道
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参与——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资本故事?
▲封面图
2016年10月的一个夜晚,马化腾接到了一通程维打来的电话。
在过去一年中,这样的电话每天都在发生。共享单车是目前创投圈最热门、受关注度最高的行业,里面的主要参与者——摩拜和ofo,也成为了近几年资本进入密集度最高,融资速度最快的项目。
在互联网的竞争故事中,资本从来不是战争的最关键因素,但在强竞争领域,资本往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滴滴的入局后创投圈被迅速分裂成了两个派系,腾讯、愉悦、红杉、华平、高瓴等站在一边,而滴滴、经纬、金沙江等站在另外一边,他们亲历亲为、拉拢战队,并且每个人都在等对方摔跟头。他们渴望战争,渴望参与战争,一场熟悉的充满想象力的甚至可以改变世界的战争——而共享单车,具备了实现上述梦想的所有条件。《财经》记者为你深入解读摩拜的局、ofo的局,以及中国资本局中局。
出品:财经
----------------
在停牌4个月后,4月26日晚,信威集团(600485.SH)以长达105页公告,对上交所关于媒体报道(详见《信威集团惊天局:隐匿巨额债务 神秘人套现离场》)事项的问询函进行回复,同时宣布拟筹划重大事项继续停牌。
结合此前调查、信威集团过往公告以及公开资料、报道,围绕《回复函》,至少有四大疑问尚待解决,网易财经为你一一解答。
一问:为何当地媒体、员工都称柬埔寨信威是信威子公司?
二问:Cootel在柬埔寨的市场地位到底如何?
三问:柬埔寨信威业绩严重不及预期,信威集团有没有风险?
四问:实际控制人王靖收购北京信威资金从何而来?
▲《柬埔寨日报》相关报道截图
出品:网易财经
-------------------
编辑 | 倪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