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宦官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宦官(俗称“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被阉割后才行。
历史上不少宦官专权的事情发生,如秦国赵高,宋朝童贯,明朝魏忠贤等,听起来,大家对这些宦官都没什么好映象,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功绩彪炳的宦官呢?那肯定是有的,一起来看看。
1、汉朝蔡伦
蔡伦,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2、唐朝高力士
高力士可是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高力士幼年入宫,由高延福收为养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武则天的赏识。唐隆年间(710年)因平定韦后之乱有功,晋封为太子太保,李隆基便表奏力士进入太子内坊局,每日侍奉左右,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李隆基即位后,高力士参与诛杀萧至忠、岑羲等人有功,破格授官银青光禄大夫,任内侍省同正员。开元初年,兼任右监门卫将军,执掌内侍省事务。
后来高力士权倾朝野,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但是高力士却并没有像赵高、魏忠贤一样,虽然他权倾朝野,但是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
后来被李辅国陷害流放,宝应元年(762年)三月,遇大赦回归,到郎州,碰到流放之人谈及京城事,才知李隆基已经驾崩。想到李隆基已经驾崩,高力士伤心欲绝,北望号啕痛哭,吐血而死。
3、明朝郑和
郑和,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在靖难之役中,马和在河北郑州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同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相当于正四品官员。史称三宝太监 。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跟着朱棣参加“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实战经验。为此,朱棣皇帝才授予郑和“钦差总兵太监”军衔,将二万余名官兵交给郑和指挥。郑和开始了七下西洋。
1433年(宣德八年癸丑) 62岁,郑和于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七月船队回国,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郑和下西洋的功绩: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