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重要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手雷予以大量配备。本图集要讲的是其中一种,即HHL型反坦克手雷。这种反坦克手雷在二战期间的使用非常广泛,是德国的单兵标配反坦克手雷之一。
在发起攻击的时候,士兵需要将HHL型反坦克手雷“粘”在坦克上,然后拉火,再就是跑开。用这种反坦克手雷打坦克,需要对敌方的火力死角有非常精准的判断,否则基本上是回不来了。
HHL型反坦克手雷的顶部视图。该型反坦克手雷的战斗部是漏斗状的,然后再加上一个手柄。当然还有一种攻击方式是挖坑进行埋伏,等待坦克从头顶上开过,然后将该型手雷吸附在它的底盘上。说起来简单,被对方坦克发现,反坦克手往往会被活埋掉。
在HHL型反坦克手雷的底部,有三块U型磁铁,可帮助士兵将手雷吸附在坦克之上。最有利的攻击方位是坦克的正后方和侧后方,这里是射击死角。如果对方坦克协同很好,或者是有步兵伴随作者,则取得成功的机会非常少。
一名德军士兵正准备使用反坦克手雷。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上,反坦克手雷虽然是标准配备,但用步兵去反坦克伤亡很大,通常都会有反坦克炮等更高级的工具,再不济也有反坦克步枪。
当这种反坦克手雷放到敌方坦克上,拉完引信之后,反坦克手雷的装药会发生爆炸,并以5倍音速将弹体向坦克的装甲上推挤,并形成温度极高的金属射流,击穿坦克,并杀伤内部的人员。
HHL型反坦克手雷的重量为3千克,后期的重量增加至3.5千克,其装药量为1.5千克左右,可以穿透140毫米厚的装甲。在用于对付混凝土目标时,穿透能力为508毫米。
一名德国士兵正在用HHL型反坦克手雷发起攻击,远处的军官非常淡定。因此,可以判定,这应该是进行反坦克的练习,而非实战。否则,那位军官是非常好的靶子。
在HHL型反坦克手雷的引信被点燃之后,有4.5秒的延迟时间,后期型号的延迟时间增加到7.5秒。现在的百米冲刺记录为9秒58,士兵即便是再厉害,也跑不了多远。
所以说,反坦克既是一个细心的活儿,也是一个考验短跑爆发力的活儿。在接近坦克时要细心,否则会被对方机枪扫死,而攻击得手的时候,又需要尽快跑开,否则爆炸产生的碎片也会弄死反坦克兵。
HHL型反坦克手雷属于是一种磁性反坦克手雷,采用空心装药。该型反坦克手雷最大的缺点是,士兵必须跑到离坦克几乎零距离的地方,让反坦克手雷吸附到装甲上,然后拉火。要完成这一连串动作,没有几个人能活下来。
图为一枚HHL型反坦克手雷的残骸。据统计,HHL型反坦克手雷生产数量至少有55.4万枚。在铁拳大批量使用之后,该型反坦克手雷逐渐过时,但仍然在使用。
同抛掷的反坦克手雷相比,HHL型反坦克手雷的危险系数更高。想必许多老军迷肯定看过《斯大林格勒战役》那部影片,里面有关于此雷的使用描述。在完成阻击任务之后,残存的士兵共享一支烟的插曲,足以让人动容,这才是生死兄弟啊。
有趣的是,德国在大力发展磁性反坦克雷的时候,认为盟军也会使用这种技术,于是给自己的坦克增加了防磁涂层。其实,该型反坦克手雷有好几种规格,但最终发现3千克和3.5千克的最为有效。
步兵是战争之中最脆弱的兵种,有非常非常多的天敌。二战期间,当士兵们用柔弱的身体,去对付钢铁怪兽的时候,注定是一场以弱搏强的战斗。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步兵反坦克再也不用靠同坦克“亲密接触”才能干掉对方,这或许是命运对苦难的步兵的一种垂青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