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潜伏在我们体内的幽灵。

每一个拿到确诊报告单的人,总会开始细数过往生活的细节,探寻每一次吞云吐雾,每一次暴饮暴食,尽管当时癌没有叩门,却早已给自己埋下一颗惊雷。

在诸多癌症中,不同于肺癌肝癌的臭名远扬,胰腺癌始终远离聚光灯,但却来势汹汹,去也匆匆,仅需个把月的时间,确诊的人就像蚍蜉般消散。

为什么胰腺癌杀人“快刀斩乱麻”?又都是哪些人群更受胰腺癌“青睐”?

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症,是它

很多人可能对胰腺癌比较陌生,确实,如果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看,胰腺癌并非“大癌”。

《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每十万人4.13例和3.66例。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在第13位,死亡率稍高,排在第7位 [1]。

作为对比,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每十万人37. 29例和28.14例,均位列第一 [1]。这样看,胰腺癌似乎是“大巫见小巫”了。

可若对比五年相对生存率,胰腺癌可谓是“众癌之王”。这个词并不是说治疗后只能活五年,而是指经过五年治疗仍然存活的患者比例,数值越高说明被治愈的概率越大。

根据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基于中国17个癌症登记处人群数据的研究,中国2012-2015年所有癌症合计的五年相对生存率达到了40.5%,而在十年前,这一数据还只有30.9%。

然而,在许多癌症的生存率不断提升的时候,胰腺癌的生存率却开起了倒车。2012-2015年,胰腺癌的五年相对生存率仅为7.2%,在所有癌症中倒数第一 [2]。

为什么胰腺癌生存率这么低?

首先是发现太难了。如果把发现癌症的过程比喻成对着地图寻找出口,那胰腺癌无疑是拿到了一张“8D 魔幻立体”地图,属于地狱级难度系数。

这不得不提到“癌王”的温床——胰腺。它既要生成胰液,用来帮助消化我们日常吃到的食物,也产生控制血糖的胰岛素,维持身体的血糖平衡 [3]。

如此重要的胰腺,却是个“隐居”的器官,躲在胃和脊柱之间,被肝脏、胆囊、十二指肠等一众脏器牢牢包围 [3]。位置的特殊,导致常规的体检很难发现早期的胰腺癌,为其“猥琐发育”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而且患者在早期通常也没什么症状,很难接收到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进入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又都是些既不典型、也不特殊的特征,比如腹部胀痛、体重减轻、消化不良等, 就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

胰腺癌,太能伪装了。所以,多数人确诊胰腺癌时已经是晚期,肿瘤扩散到了胰腺以外的其他器官,譬如肝脏或腹膜 [4]。

这时,近八成的患者会因病期太晚而无法选择手术,这是胰腺癌根治性治疗的唯一方式。可即使做了手术,也有近一半的人会在九个月内复发 [5]。

将胰腺癌与死亡画上等号,不是没有理由的。

胰腺癌,盯准男性和发达地区

虽然人们常说“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可其实不同癌症之间,还是存在着具体的性别“喜好”。

女性最高发的癌症是乳腺癌、甲状腺癌和子宫颈癌,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和肝癌更容易盯上男性 [6]。

胰腺癌,也更“偏爱”男性群体。2017年,男性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女性的1.46倍和1.48倍 [1]。

造成胰腺癌“重男轻女”局面的,可能是两性在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7]。

直白地讲,男性生活习惯更差,接触到的致癌物质更多,众所周知的就有吸烟。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2018年中国男性吸烟率为50.5%,女性仅2.1%,相差极为悬殊 [8]。

生活压力很大,一天一包华子固然解压,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一包烟会导致患胰腺癌的风险增加5-6倍 [9]。

除了性别差异,胰腺癌在地区分布上亦是厚此薄彼。

一项探讨胰腺癌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指出,人均 GDP 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都较高 [10]。

在中国,2017年城市和农村中每十万人中分别会有4.51个人和3.74个人罹患胰腺癌。东部地区的胰腺癌发病率最高,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 [1]。

不过,由于胰腺癌成因非常复杂,不同省份之间其实差异非常大。

尽管《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并未公布省份数据,但有学者通过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研究结果,对全国各省市的胰腺癌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同是东部地区,江苏、上海、辽宁、黑龙江和天津的死亡率位居全国前五,而广东、福建的死亡率,都不到江苏的一半 [11]。

但整体来看,除了北京,其他31个省市2017年的胰腺癌死亡率,对比1990年都有大幅上升。其中,河北、四川的死亡率增长率都超过了90%,河南更是高达104.28% [11]。

死亡率普涨,一方面可能与胰腺癌的诊断技术提高,以及肿瘤的死因登记监测系统越来越完善有较大的关系 [11]。

另一方面,可能与人口老龄化有关。

胰腺癌非常“针对”老年人,死亡率在50岁之前都不算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死亡率会出现大幅度上升,并在85岁及以上年龄段达到峰值 [12]。

年纪越大的人,在过往的人生经历里积攒的危险因素会更多,患上胰腺癌的几率也就更高。

“众癌之王”的帮凶,都有哪些

有人将胰腺癌形容为最会放毒箭的刺客,一直悄悄跟着,等某天自己积满危险因素,便会开弓要了自己的命。

而糖尿病患者,恰恰是最容易被胰腺癌“尾随”的群体。由于胰腺具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所以糖尿病和胰腺癌的关系十分密切。

一项针对中国50万成年人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约为普通人群的两倍。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时长越久,风险就越高 [13]。

而如果在确诊胰腺癌前不久出现了新发糖尿病,很可能就是胰腺癌惹的祸。

发表于《临床肝胆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在胰腺癌确诊前2-3年里,有85% 的患者有高血糖,甚至糖尿病的症状;确诊的前一年,更是糖尿病发病高峰期 [14]。

这使得一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时,容易只看到糖尿病,却忽视了背后潜伏着的胰腺癌。

总和糖尿病相爱相杀的肥胖,也是胰腺癌的罪魁祸首之一,它会使胰腺癌的发病率增加约50% [9]。

因肥胖而造成胰腺癌患病风险增加最明显的,是30-39岁的超重或肥胖人群 [15]。那些白天久坐、不运动,晚上回家用炸鸡可乐对抗工作压力的打工人,可得当心了。

此外,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已明确的胰腺癌“帮凶”还有胰腺癌家族史和慢性胰腺炎。

当这些风险因素叠加,比如一个人是老烟枪,家中长辈又有人得过胰腺癌时,他患上胰腺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增加11.8倍 [9]。

所以,有上述情况的都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在常规体检之外,最好也进行下胰腺癌的筛查。

高危人群的首次筛查应在40-50岁进行。如果有家族史,则筛查时间应比家族中胰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早10-15岁。第一次筛查显示异常的话,建议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或者3-6个月定期复查 [16]。

目前,《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胰腺癌影像检查方式包括超声内镜、CT、核磁共振 [17]。

其中 CT 是目前检查胰腺的最佳方式,优点是可以显示病灶的大小和部位,但显示肿瘤与周围部位关系的能力比较弱。当出现鉴别困难时,核磁共振可作为 CT 的重要补充 [17]。

这些检查很贵,在有些城市甚至要排几个月的队才能轮到自己。但对于生存率极低的胰腺癌来说,越早发现,生机越大。

至于普通人,不妨掐灭香烟、放下酒杯,别让一时的愉悦像年少时开出的枪,若干年后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伍丽青审核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 (2020). 2020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2] Zeng, H., Chen, W., Zheng, R., Zhang, S., Ji, J. S., Zou, X., ... & He, J. (2018).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du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6(5), e555-e567.

[3] Pancreas. (2023).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britannica.com. Retrieved 9 August 2023 from 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pancreas.

[4] Morana, G., Cancian, L., Pozzi Mucelli, R., & Cugini, C. (2010). Staging cancer of the pancreas. Cancer imaging :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ancer Imaging Society, 10 Spec no A(1A), S137–S141.

[5] 杨尹默,刘光年,田孝东. (2023). 胰腺癌外科治疗若干热点问题.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43(7).

[6] 网易数读. (2021). 中国生存率最低的癌症,都被人忽视了. Retrieved 11 August 2023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c6tiIHNQmUojmjikTE8Nhw.

[7] Li, J., Li, Y., Chen, C., Guo, J., Qiao, M., & Lyu, J. (2022). Recent estimates and predictions of 5-year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 model-based period analysis. Frontiers in medicine, 9, 1049136.

[8] 李纯. (2021). 中国发布吸烟危害健康报告:烟民数量超3亿,吸烟率仍处较高水平. 中国新闻网. Retrieved 10 August 2023 from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05-26/9486252.shtml.

[9] Principe, D. R., & Rana, A. (2020). Updated risk factors to inform early pancreatic cancer screening and identify high risk patients. Cancer letters, 485, 56–65.

[10] Wong, M. C. S., Jiang, J. Y., Liang, M., Fang, Y., Yeung, M. S., & Sung, J. J. Y. (2017). Global temporal patterns of pancreatic cancer and association with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ports, 7(1), 3165.

[11] 徐晓慧, 曾新颖, 王黎君, 刘韫宁, 刘江美, 齐金蕾, 殷鹏, 周脉耕. (2019). 1990年与2017年中国胰腺癌疾病负担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0(9), 1084-1088.

[12] He, Y., Zhou, X., Fan, X., Zhang, B., Ma, L., Wu, J., & Li, X. (2022). Disease Burden of Pancreatic Cancer - China, 1990-2019. China CDC weekly, 4(24), 527–531.

[13] Pang, Y., Kartsonaki, C., Guo, Y., Bragg, F., Yang, L., Bian, Z., Chen, Y., Iona, A., Millwood, I. Y., Lv, J., Yu, C., Chen, J., Li, L., Holmes, M. V., & Chen, Z. (2017). Diabetes, plasma glucose and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cancer: A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and a meta-analysis of 22 cohort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40(8), 1781–1788.

[14] 南昇辰, 石乔, 陈辰, 等. (2022).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关系. 临床肝胆病杂志, 38(12), 2882-2886.

[15] Li, D., Morris, J. S., Liu, J., Hassan, M. M., Day, R. S., Bondy, M. L., & Abbruzzese, J. L. (2009).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age of onset,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JAMA, 301(24), 2553–2562.

[16] Yang, J., Xu, R., Wang, C., Qiu, J., Ren, B., & You, L. (2021). Early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strategies of pancreatic canc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ancer communications (London, England), 41(12), 1257–1274.

[17]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22).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临床肝胆病杂志, 38(5), 100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