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他能吃明白吗他?
“现在互联网也不比买房买车了,两眼一睁就是比谁更会吃。”
初冬时节,糖葫芦刚刚上市的当口,没人想到会有这款产品横空出世。
晴王葡萄,冷萃酸奶,奶皮子的究极组合体——
“晴王酸奶奶皮子糖葫芦”,仿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整个互联网。
短视频平台上,奶皮子糖葫芦相关内容累积播放量高达12亿/图源:抖音
“花3小时排队”“好吃到停不下来”“炒到天价”,连周深吃完一串,都不忘连吃带拿。

图源:微博@橘子娱乐
本以为就是一场寻常的网红美食风潮,不久后,大抵就会被人们遗忘在角落。
就好像当年的脏脏包、脆皮五花肉、泡面小食堂、干噎酸奶……一样。
没想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当它的身价一路飙升时,一切开始失控了。
在各位主理人的加持下,一场属于糖葫芦的革命,悄然启动开来。
在2025年的冬天之前,绝对不会有人想到糖葫芦里面能装这么多东西。
流传恒久远的老北京糖葫芦,在它面前稍显逊色;
那些年花活不断,霸占热搜的东北糖葫芦,现在看来也生涩的像个新兵蛋子。
在糖葫芦主理人的手上,最初的奶皮子糖葫芦,已经彻底被颠覆成一种形状,或者说一种容器。
现在它的基本形态,是这样——
图源:小红书
前有千层蛋糕式糖葫芦席卷社交平台,后有隔壁奶茶界的小料如珍珠、爆珠等也来加入做点缀。
昔日山楂+奶皮子+糖+棍的套装早已过时,如今一串糖葫芦仿佛瑜伽裤一般,什么食材都能放,什么造型都能出。
包括人形,恩格尔他能吃明白吗他?
颠覆性的造型,还只是一方面。
现在糖葫芦的配料表,已经变成了“网红甜品元素大全”,名字自然也要与时俱进。
参考漂亮饭的起名方式,比如某bistro招牌甜品叫做“新疆吊干杏阳光玫瑰小熊舒芙蕾”后……
它的名字叫——
图源:抖音热门视频截图
最初看到这串长难句时,多少人都感到大受震撼:能念明白吗?
可惜往往只得到一句无情回复“你别管”,因为这种长度还只是入门级。
延续这一取名灵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交平台上的高赞爆品,就有——
![]()
图源:抖音热门视频截图
以及——
![]()
图源:抖音热门视频截图
《蓝莓无花果奇异莓菠萝蜜乌梅番茄晴王芋泥奇亚籽小人柚子芒果干噎酸奶奶皮子冰糖葫芦》
长度还算中规中矩。
《西瓜蓝莓红参果黑莓嘉宝果黑火柿子拇指葡萄夹冷萃酸奶石榴冷萃酸奶芒果奶皮子大圈套小圈糖葫芦》
才能说有所小成。
糖葫芦的本质,大概是一种句号。
这种状态真的很像小妹写作文水字数,偷偷在里面加段《滕王阁序》大概也不会有人发现。
![]()
光说字就给人家博主NG好几回。/图源:抖音
名字都这样了,体积就更不用说。
原本糖葫芦可以拿在手里,走在街上,一边走一边吃的时代已经远去。
“以后去探望别人,还买啥果篮儿,抱着个糖葫芦去就完了。”
“吃完直接申请人类基础代谢提高到五万大卡”
很难想象,有朝一日吃糖葫芦会用“抱”这个动作。
![]()
图源:抖音评论区
“《乡村爱情》可以少挨点骂了,网红谢永强扛不住事想溜,根本不用去果园,直接躲糖葫芦里就行。”
![]()
反正现在它已经是名称词牌名化,配料满汉全席化,形态概念化。
注意,这不仅仅是调侃——
不要小看“概念神”的力量,毕竟前两天的股市,糖葫芦这个概念,真的涨停了。
只能说糖葫芦的力量是无穷的。/图源:微博@第一财经
不知道以后它会不会继续进化,往“功能多样性”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糖葫芦不仅能吃,还能用——
有朝一日搬家不必叫货拉拉,末世文主角再不必出门采购,直接冰糖一裹全搞定了。
尽管奶皮子糖葫芦正值风口,社交平台上相关内容的观看、点赞、转发数据都极好。
“可是这玩意就只能看看,做出来真的好吃吗?”
![]()
图源:抖音评论区
老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但强扭在一起的糖葫芦又太甜。
它们多是各类高糖食材拼在一起,更有甚者,甜咸苦辣都堆一块了。
加上糖葫芦本就有一层糖壳,一口下去有种下巴要脱臼的美感,一根吃完咬合力强到媲美成年鬣狗。
“建议多垒几层然后标价20万,卖给上海人。”
回看被疯狂改造前的奶皮子糖葫芦,走红不算太久,就已是挣得盆满钵满。
一开始,晴王奶皮子糖葫芦就动辄20元起步,对比起许多基础款糖葫芦5元不到的价格,翻了好几番。
对比之下,被称为“炒货界的周大福”的薛记炒货,售价19.8元,已经被夸奖“性价比”。
![]()
图源:作者拍摄
等到了“排队3小时”“一根难求”的高峰期,溢价就更高了。
搭配草莓、蓝莓、榴莲、菠萝蜜等水果的奶皮子糖葫芦,售价普遍在35元左右。
高端市场定价更夸张,上海某网红奶皮子糖葫芦单串售价98元,另有门店售价高达168元。
“怎么说呢,6和8之间加个小数点,我还嫌贵呢。”
趁着奶皮子糖葫爆火的东风,接棒糖葫芦热度的另一款新型甜品,热度也逐渐发酵。
固体杨枝甘露。
图源:抖音
杨枝甘露,原本是一款经典粤式甜品。
主要配料有西柚、芒果、西米、椰浆,在炎炎夏日,适合消除暑热的它深受人们喜爱。
在这个冬天,它也和奶皮子糖葫芦一样,在老吃家手里迭代出“膨胀螺丝”形态。
充分参考奶皮子糖葫芦的热量累积+食材叠加+兼容并包的路线:
第一层,取消芒果切块步骤,直接上半颗芒果,旨在起到地基作用。
第二层,曾爆火的干噎酸奶替代椰汁,作用在甜品界叫“夹心”,在建筑界可参考“水泥”。
第三层,经典元素西柚粒持续稳定发挥,丰富口感,点缀颜色,中和口味……然后以此类推。
至此,接棒奶皮子糖葫芦的固体杨枝甘露千层大成,勺子和碗都省了,直接大脚嚼特嚼。
《甜品界来了一批土木天才》。图源:小红书
当然,这也是主理人们开发改造后的状态,初始3层形态款式,售价约在40元/份。
简单几种食材的组合,售价40元?难免有哄抬价格嫌疑,不过和奶皮子糖葫芦一样:
被质疑“天价”也好,网上自制教程漫天飞也好,都并没有对商家们的销量造成太大影响。
固体杨枝甘露一经爆火,水果外卖、茶百道等品牌,都火速跟上,还衍生出了糖葫芦联动版本。
为了赶上这波东风,不乏生鲜、汉堡品牌跃跃欲试,祭出AI版本试探水温,时刻准备出击。
你们最好真的只是“仅供娱乐”,而不是试探态度时刻准备真的出/图源:小红书
不过,经过多年多波网红美食的洗礼后,大概也可以预料到:
风潮过后,“受害者”将会层出不穷。
事实也的确如此——
如今“难吃”,已经是奶皮子糖葫芦和固体杨枝甘露的众多黑点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
由于接连多吃晴王奶皮子糖葫芦,有网友已出现“糖化脸”症状,“一口下去脸直接黄八个度。”
![]()
糖壳、奶皮子,这些都是高糖高脂的食品。长期过量食用,体内多余糖分和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发生的糖化反应,就会导致脸变得暗沉、松弛。此外还有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潜在风险。糖化脸(上)与正常脸(下)的对比 / 图源:微博@生命时报
健康危局外,许多消费者的钱包,也没能幸免。
奶皮子不够用、奶皮子商家加班加点仍供不应求下,直接被旺旺仙贝、甚至油饼替代。
![]()
摆明了是奔着一锤子买卖,一点回头客也不要的心态来的
人无语时真的会笑,看着仿佛乱码生成的甜品们,大脑褶皱已经被彻底抚平。
“如今的网红食品就是一场巨大的跟风”,诚不欺我。
东西是明明知道是没那么好吃的,但这波风是一定要跟的。
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不论是奶皮子糖葫芦,还是固体杨枝甘露,或是此前的各类雪媚娘,以及玉米蛋挞风潮……
网红美食流行的背后,其实都有相似的套路。
食材组合带来新概念和味觉冲击,吸引人关注,低门槛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加速传播。
既方便商家们制作售卖,无需复杂设备即可跟上,又让消费者在家自制分享成为可能。
最终,完成“门店售卖+个人自制+社交分享”的传播闭环。
![]()
网友锐评,瑜伽裤糖葫芦就是懒得切的水果捞 / 图源:抖音评论区
的确,低复购率、尝尝就走的属性,决定了它们难以走得更远。
毕竟那些长寿的经典款网红烘焙品,背后也有相似的公式——
实打实的工艺+本身味道不错+后期价格回落到正常范围。
那些能开十几年的老店,吸引的是“回头客”,而不仅仅是“吃一次打卡”的食客。
但年轻的消费者们,或许本就需要一些“尝一尝也好”的东西。
人作为社会动物,必须追赶流行风尚,这既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也会让人乐在其中。
“吃商”固然可贵,新鲜的味觉体验,跟上潮流的氛围感,也很吸引人。
追赶流行的人,未尝不是用跟上流行,表明自己对生活还有热情,还想给生活来点新鲜和甜。
就像眼下,新的一波流行已经出现——
某种商品的流行,往往反映着当下人们的需求。
而除了一句“注意控糖,谨防钱包被坑”外,恍惚间想到很久以前。
那些在街边一两块买下一根老式糖葫芦的童年时光,和好友同吃一碗杨枝甘露的少年时代。
当时好像没那么多一波又一波的新东西,就是这点“经典款”,已足够让我们吃不够。
流行过去也许还会回来,那些时光却早真的远去了。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