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妞,去哪了?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今年暑期档结束了,总感觉少点什么。
前有《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等多部影片上映,成绩不俗;后有《异形:夺命舰》《姥姥的外孙》《刺猬》等新片相继登陆……
暑期档总票房破115亿,不可谓不红火,但恍惚间,好像好久没看见她了——
小妞电影。
所谓小妞电影,指一种电影类型,它以女性角色为主,里面女孩子勇敢爱,勇敢恨,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荒唐事,但也会永远抓住机会向前。
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如《失恋三十三天》里的黄小仙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娱小妞电影,甚至围绕女性角色展开的电影,存在感越来越弱了。
拿新近的暑期档电影来说,海报上男性霸屏,而女性角色几乎作为镶边存在。
剧情也多以男性角色戏为主线推进,众多女性角色沦为面目模糊的群像。
如不久前的百花奖提名名单,真正意义上“女主”戏份的只有 《热辣滚烫》一部
反观隔壁电视剧圈,则是另一番景象——
以女性角色为主,讲述她们成长、奋斗与感情故事的作品,从现代一路演到了古装。
一面是火如荼展开“大女主剧”竞争的电视剧圈,一面是女性演员缺失、女性角色失语的电影圈。
那些可爱鲜活、有声有色的“小妞”,怎么消失了?
事实上,作为一种从20世纪末脱胎于“女性电影”的亚类型电影,小妞电影有更丰富的解读空间。
起初,它为迎合年轻女性兴趣而创作,但在形式上实现了爱情片、喜剧片、青春片等多种元素的集中展现。
不过,爱情虽是构建起情节的主要元素,但因小妞电影通常更聚焦女性个人成长的描摹,因此关于事业、职场关系等也都有着墨。
它起初兴起于海外,《欲望都市》《马利与我》《公主日记》等都是小妞电影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潮流。
《律政俏佳人》“男友把自己甩了,嫌我不够好,嫌我胸大无脑,给你点颜色瞧瞧。”也风靡一时
如“混血儿”般独特的小妞电影,初次进入国内电影市场,便一鸣惊人。
2009年夏天,由海归导演金依萌导演、章子怡主演的《非常完美》上映,接过“中国第一部小妞电影”的交椅。
立志成为漫画家的苏菲(章子怡 饰)即将与未婚夫举办婚礼,却被女明星王菁菁横刀夺爱。
骄傲的苏菲不甘心就这样被甩,在闺蜜的帮助下,两个女孩随即上演了一场“夺爱大战”。
这部作品大咖云集,从左到右分别是:林心如,章子怡,姚晨
加上章子怡首次担任制片人的噱头等多重话题加持下,影片票房大获成功。
彼时,国内影院的荧幕上充斥传统爱情片、战争片和国外引进的超级英雄片。
《非常完美》的出现,带来了活力与新鲜血液,也让观众体验了一把小妞电影的魅力。
有人称之为“0迄今国产片整体均衡性最佳的爱情爆米花电影”,也有人为女主的漫画风房间着迷……
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剧情难免落入俗套,却让小妞电影有了爆火的可能。
两位女性角色,一个是倒追男的纯情才女,一个是魅力四射的女明星,性格鲜明,敢爱敢恨;
情节设计上,二人在几番撕逼追逐之后,选择放弃执着,回归内心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真爱。
转年,徐静蕾主演的《杜拉拉升职记》,姚晨主演的《爱出色》接连上线。
前者讲述了职场小白领杜拉拉,面对职场和爱情课题一路成长的故事;
后者则聚焦“北漂女孩”汪晓菲,投身时尚圈后从一个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经历。
图源:《爱出色》
初入职场打拼的女白领,在时尚杂志实习的女北漂,一度成为银幕经典形象。
大咖云集,制作大手笔,糅合了都市、时尚、爱情、职场、女性成长话题的小妞电影,逐渐占领市场。
此后多年,《杜拉拉升职记》经历了多次改编翻拍/图源:《杜拉拉升职记》
不过小妞电影真正意义上达到高潮,反而是在2011年。
由白百何、文章主演,滕华涛导演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上线即爆火。
2012年《失恋33天》摘得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文章和白百何分别荣膺最佳男女主角
这部号称“首部为光棍节定制的治愈系爱情电影”的影片,上映7天即斩获2亿票房,成为当年国内电影市场最大黑马。
该片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婚礼策划师黄小仙在失恋后33天的时间里,与同事王小贱的爱情故事。
倔强贫嘴的黄小仙,遇上同样甚至更毒舌的王小贱,两人怼天怼地的人生态度被不少年轻人奉为圭臬。
甚至直到今天,网上还流传着人们总结的片中经典语录。
也是经此一战,“大器晚成”的白百何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小妞电影一姐”之路。
主角们在电影中谈到要爱情,还是要面包的不同可能
接下来,白百何又连续主演了《被偷走的那五年》《分手合约》《整容日记》《滚蛋吧!肿瘤君》。
在这几部电影中,她饰演的女主角分别经历失忆、患癌、整容,和曲折的都市追爱,赚足了观众眼泪。
第16届电影华表奖上,白百何甚至打败巩俐斩获优秀女演员奖,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
在众多小妞电影中,这部电影也是相对特别的存在/图源:《滚蛋吧!肿瘤君》
与此同时,一众炙手可热的女演员纷纷出演小妞电影,迅速填充小妞电影市场。
李冰冰在《我愿意》中饰演32岁“女版钻石王老五”;汤唯化身《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怀孕待产的“拜金女”;
周迅在《撒娇女人最好命》成了暗恋大学同学的“女汉子”;《剩者为王》中的舒淇,是工作稳定但感情空白的“剩女”……
图源:《北京遇上西雅图》
不难看出,小妞电影演绎和面向的人群,大多是年龄集中在20岁至35岁的都市女性。
外在方面,她们在追求时尚与物质上拥有合理性,让人向往:
《杜拉拉升职记》中,徐静蕾换了47套衣服之多;《我愿意》中,李冰冰几乎每换一个场景,就换一身衣服配饰。
图源:《我愿意》
彼时小妞电影的受众,大多是年轻女性。
她们要么初入职场,要么站在感情的十字路口,希望像电影中的女性一样走出困境。
所以,尽管小妞电影并不像今天流行的“大女主”配置,对女性成长和个人内核尝试也是浅尝辄止,故事大多围绕爱情展开,却同样展示了不同类型女性的生活和生活状态。
电影里的小妞,银幕前的小妞,共同造就了小妞电影的黄金时代。
“女性角色是红花,男性角色当绿叶。”
不得不说,小妞电影火爆的那些年,确实影响了一代年轻观众的审美与价值观,并构建起了他们对大都市的向往和职场滤镜。
“西装裙、长卷发和轻薄妆容”也一度成为影迷最爱的女性形象特征之一。
图源:《我愿意》
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前100名榜单里有5部小妞电影;2013年至2016的短短三年中,共有超50部小妞电影面世。
与此同时,新一批跃跃欲试的“小妞”接班人,也在蓄力中。
包括但不限于出演了《等风来》《新娘大作战》《28岁未成年》的倪妮,和拿下《七月与安生》《喜欢你》的周冬雨。
图源:《七月与安生》
然而,在“小妞文化大爆炸”之下,很快就有过量的同质化作品涌入。
这让曾经为年轻女性提供新鲜感的小妞电影,开始接受更多观众的苛刻审视。
被批评最多的,是情节套路上的不断重复。
小妞电影通常以单身女主角的落魄倒霉事件开始,经历错爱和误解、纠葛后,和心动的另一半Happy ending。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观众对于小妞电影“女性角色塑造太单调”不满的声音,也一直存在——
一些女性角色被描绘成笨手笨脚、幼稚软弱、情绪化等,加剧了性别刻板印象。
图源:《非常幸运》
女性们围绕着爱情展开的争夺,似乎也难逃“女性攻击女性”“雌竞”的嫌疑。
图源:《撒娇女人最好命》
有人毫不客气地称小妞电影是,“打了折扣的女性主义”。
而当人们开始搬出消费主义这一标尺,小妞电影的境况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正如《新女性主义电影:少女电影、小妞电影和消费文化》一书中所说——
“小妞电影与其他面向女性的电影不同之处在于,它关注消费文化。”
《杜拉拉升职记》
相关电影中不乏将衣服、化妆品、鞋子、钻戒描绘成女性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情节。
“数罪齐发“之下,小妞电影开始出现断档。
同时普遍过多的商业化植入,也被观众诟病
2016年,国产电影票房前100名榜单中仅有一部小妞电影上榜,其余票房表现不佳。
到2018年,票房前百名榜单中,已经找不到小妞电影的踪影了。
不过,小妞电影从大荧幕退却,但在近来的社交平台上,怀念小妞电影的声音却不少。
图源:微博
很多人再提起小妞电影时,感叹它是“时代的眼泪”。
简单的五个字里,有北京、上海驻唱歌手弹吉他的地下通道、橘黄色路灯下的车流。
也有小妞电影中曾描绘的,大胆畅想面包与爱情、有声有色的生活。
“价值观太正确的都好无聊,起码女性角色会很扁平,至少小妞电影还蛮可爱鲜活的。”
“生活里不能没有一些美好细腻又轻盈的东西,小妞电影恰恰就是这样的存在。”
作为以年轻女性为导向的影片,小妞电影固然算不上“完美”。
但其对于女性成长的启发、推动女性自我实现却是真实发生过的。
图源:《爱情神话》
在小妞电影出现之前,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温顺善良,具有牺牲精神的,一种是不断经历生活波折,供观众以怜悯同情姿态观看与凝视的。
而在小妞电影之后,女性往往不必再为了牺牲而牺牲,也不用为了成就男性角色而磨去自己的棱角。
“小妞电影里的女孩,感觉都是没被规训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女孩,你可能不认同她,但也很难讨厌她,因为她真的非常有个人魅力。”
图源:《分手合约》
从诞生之初就围绕女性展开的小妞电影,与其说消失,不如说完成了更成熟、具有觉醒色彩的蜕变。
2019年上映的《送我上青云》中,姚晨所饰演的患癌高知女性盛男,带着复杂的心事来到观众面前。
这一次,小妞电影中的常见元素“癌症”,不再只是主角走向真爱的“工具病”。
会让人失去性欲的卵巢切除手术,做还是不做?可以筹到手术费但不喜欢的工作,接受还是不接受?
在盛男煎熬的抉择中,电影所呈现的现实主义痛感,将观众一步步推到女性所面临的复杂困境中,达到真正共鸣。
图源:《送我上青云》
同样,2021年上映的《爱情神话》将中年男人的美术班作为舞台,表面上看是“三女争一男”的俗套故事。
但随着故事展开,三位女主角逐一登场,妙语连珠地调侃着社会对于“完美女性”的种种定义。
图源:《爱情神话》
从小妞电影中“出走的娜拉们”,在更广泛的女性题材电影中,寻找到了主体性。
她们追求浪漫爱,也看重对自己的爱,同时珍视女性之间的友爱。
图源:《爱情神话》
怀念小妞电影,或许还因为,人们围绕女性议题、女性题材的的作品仍在不断追索中。
要知道,2017至2021年间,国内院线共计上映1499部国产影片,其中由女性执导的影片只有148部,占比仅9.87%。
聚焦女性议题的影片则更为稀有,仅占其中的23.65%。
而在女性角色逐步在电影圈减少的眼下,今年前半年引起热议的《热辣滚烫》深陷“减肥电影”的批评声中;
尚未正式上映的《酱园弄》,自从在戛纳压轴首映之后同样争议不断。
小妞电影曾提升过女性在流行文化中的可能性,这项工作,在如今看来依然重要。
图源:《2017-2021女性电影生态发展报告》
在属于小妞电影的时代,影片托举了无数女性,让不一样的她们有了被看见的可能。
“二十年前‘搞雌竞’,后来开始专注于女性的个人成长,在爱里获得主动权,再到最近几年的小妞电影、女性电影都在探索女性更广阔的追求。”
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想要看到,色彩缤纷的女性角色。
毕竟,没有女性角色,便意味着女导演没有空间,女编剧没有机会,女演员没有工作。
“没有写给女性的故事,当然也没有给女性的星辰大海。”
我们期待着女性有更多的可能,也期待着,一个由她们所感知的世界,逐渐向所有人敞开。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