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牛钉子户,跟有病似的

2024-06-09 11:52:37
0

Are you ok?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高考年年有,回回上热搜。

虽然有时感觉话题都似曾相识,但每当它真的来临,还是能掀起全网讨论热潮。

高考作文是什么,高考数学有多难,以及新一年的高考英语作文——

那个熟悉的李华,又来了!



2024年我看高考英语只关心一件事系列

每每提到“李华”,人们的情感总是复杂。

他没出现,深感怀念:一段炽热的青春,仿佛随着高考结束了。

他出现了,又不免感叹:N年过去了,他怎么依然奋斗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

有人称他“高考第一钉子户”,有人说他承包了考生的心理阴影。

传奇李华,到底是怎么称霸高考考场的?

李华本华


“假如你是李华……”,无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头,都是同一句话。

“李华,有时候真感觉你和我有点暧昧了”

没人能数出来李华在高考中出现过多少次。

只知道但凡参加过高考,或要参加高考的人,几乎都对他的个性、习惯、个人生活细节如数家珍——

他性别不详,有时是男孩,有时是女孩;

物种有时候也不能100%肯定,毕竟是一只猫的时候也不是没有。

甚至还有自己的百科

因为总是在各地之间频繁转学,他的成绩,常常像当今网友的精神状态一样飘忽不定。

有时表现优异在海外某学校培训,有时又成了红星中学的普通学生(最多是个班长)。

2023年高考北京卷

甚至,今年还在某所国际中学就读,明年就成了现任篮球队队员,直接变成体育生。

2024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考试

李华的优点很突出,是E人中的No.1,浓人中的ProMax版。

生活中,作为你的同龄人(不论你今年几岁),他大方活泼,也喜欢社交。

在全世界有着数以万计的笔友,每天都回答不同笔友的来信,坚持为他们解答困惑,传播中华文化。

学习上他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的好伙伴。

哪怕辗转多地,仍坚持在学校筹办中国传统文化班会,向国外友人发送邮件……

哈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押题卷

他参加过无数个活动,会代表学校,甚至代表城市参加各式会议,写新闻报道,带外国友人游览家乡。

2020高考山东卷(新高考I卷)

可同时,李华的缺点也很明显:

以上这些事情,他从来都不自己干。

2021高考全国甲卷

尽管是个热心肠,并喜欢整点儿英语,但他的英语水平却十分有限。

永远应付不了他想要做的事,也写不出他想要写的信。

所以只能让考生,你,来替他做。

图源:《西游记》

“笑死,李华的无理要求,让我原本就贫瘠的英语水平雪上加霜。”

提示单词是只有一两个的,写作要求是三五个起步的,单词还是不能少于100的。

不仅如此,要求也可能是离谱的。

比如2023年高考英语中,李华认为老师将班上每两人随机分成一组、课后练习口语的决定不好,决定据理力争。

当然,是让你帮忙写信据理力争。

网友:“两个人一组怎么了?!!!”

网友立刻不干了,把这则作文送上了热搜。

有人恨铁不成钢:你走,我妈不让我和不自己写作业的人玩;

有人流露淡淡“死意”:亲爱的李华,当你见到这封信的时候,我轻舟已撞大冰山。

上一次喜提这种全体网友群情激奋讨伐场面的,还是“不知知网”翟天临老师。

网络上每当提起李华,总难免怨声载道:李华,你不会写信就少交朋友吧。

但正所谓“流水的考生,铁打的李华”,李华年年来,高考就一次。

为了写一封信,考生们使出浑身解数。

有人直接现场造词,试图用有限的词汇量,表达无限的诚意。

比如“外国人”就可以是“no chinese people”,取自“没有中国人就只剩外国人了。”


有人怕临场发挥不好,干脆事先背写作模板,代价就是差点背出刻板行为:

即使高考多年以后,再听到“你好,亲爱的Tom”仍能一秒触发关键内容——

“我是你远在中国的朋友,新春在即,请允许我为你介绍中国结。

我们在春节里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期待你的到来!”


但饶是考生付出这么多,有时候也很难满足李华的需求。

传统节日节气、国际事件热点、社会生活学习、祖国大好河山、方方面面的建议……没有李华不关心的。

从85后到90后,甚至即将步入高中的10后,几乎都曾被李华“重创”。

他出现在高考英语作文,就像abandon在单词表开头,衬衫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一样稀松平常。

每年都要上新闻的“复读xx年”高考考王,在李华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

为什么英语作文的主人公,永远都叫李华?


频繁参加高考,写信永远需要人代笔,却能顶着最普通的名字,刷出最足的存在感。

李华的来头,的确不简单。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高考英语还没设置作文,题也多是单句汉译英。

那时候,能翻译出单句话,对于考生来说,已算是较高的英语水准。

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社会环境发展,提升人们的英语水平势在必行,英语作文慢慢成为固定题型。


1993年春晚,郭达、蔡明小品《黄土坡》,表现中国人面对英语语言和文化时的新鲜与错愕

作为高考英语最后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题,方方面面都不能草率。

题目内容要有普适性,要能考验学生英语水平,也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起初的英语高考试题中,作文题尤其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

比如1990年的高考英语作文,就是以对外开放单位张各庄为背景,向外宾介绍村庄的发展建设情况。


“对外”要求十分重要

90年代中后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对英语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

英语考试开始植根于特定的日常情境之中,让人们领悟语言的特定用法。

比如以他们学习的具体环境为对象,以此来进行英文写作。



1999年赵丽蓉小品《老将出马》,就是以观光旅游宣传为主题

回看高考英语作文变迁历程,1994年的高考英语作文,已经体现出这种变化——

虽然整体还是以“迎接外宾”为主,但换成了高中校园情境,话题是“为美国来访的朋友举办晚会”,请你写一篇广播稿。


题干会给出提示词,但没有具体人称,问题随之而来:考生们在自我称呼上犯了难。

而给无数考生以心理阴影的李华,差不多就是这时候诞生的。

时间来到1995年,这一年英语作文的话题情境设置更加具体:

假如你是李华,你想邀请一个名叫彼得的英国人去人民公园野餐,请写一封指路信。

图源:何国贵.高考英语试题的情境与设问[J].中国考试,1996(02):70-75.

让考生统一以“李华”自称,或许是高考的一小步,却是李华的一大步。

自此以后,李华同学正式开启了他的高考“求替笔”生涯。

曾经有人粗略统计,除了1997、1998年两年,李华几乎从未缺席高考,上场百余次。

给考生造成的心理阴影也逐渐累积——不止高考,从小学,到初高中,他在英语作文中出场率飙升。

“李华”传三代,人换他还在

至于为什么老是李华,而不是王小明、张娜或其他什么的?

网络上亦不乏分析解读——

“如同许多故事主人公,与其说因为是主角才活到最后,不如说是先活到最后才成了主角,也许命题人就是用了李华而已。”

但其实“李华”沿用下来,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多方考虑的结果。

字面上,它相对大众,简单好记;

书写上,它没有前后鼻音、卷舌翘舌,也就没了把zh、ch、sh写成z、c、s的困扰,也不至于和其他英语单词混淆。

在考生心理因素上也有考量:设置固定的人名,可以避免学生被不必要因素干扰,有利于考生的心理稳定。

当然也有认为,使用“华”这个字,间接代表你在中外交流情境下,拥有“中方”这一隐含身份。/图源:人民日报

事实也的确如此,众所周知,世界上最稳定的几样东西:

数学界的三角形,化学界的氦、氖、氩、氪、氙,英语界的李华。

要知道,从全国I卷、全国II卷,到北京卷、山东卷、山西卷、陕西卷、辽宁卷……他都无处不在,就算偶有缺席,也会很快补上。

“谁还没帮李华同学办过几件事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李华,已不仅仅是一个英语作文情境创设的入口。



图源:微博话题

“每年高考李华比李白忙,李白是时期性的,李华却是时代性的。”

“非常好,高考英语就是一个巨大的李华。”



不过,虽然李华同学出场率极高,却也并非没有对手——

在“李氏家族”内就不少。

天津高考英语,“李津”出场率不低,浙江高考“李越”战绩不俗,江苏高考英语李江、苏华也是后来者居上……

经过多年相处,考生都再熟悉不过。

甚至不止英语科目,那些学科熟人们,都早成为了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李雷和韩梅梅,这两个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虚拟人物,堪称中国最早cp之一。

图源电影《李雷和韩梅梅》

同时,他们也是最早在中国传播“how are you”句式的人。

因为太过深入人心,还成了不少外国人识别中国朋友的密码——

问他们“how are you”,他们一定会条件反射式回答“I'm fine, thank you,and you?”。

你好吗?我很好,谢谢你!

因为俩人人气太高,网上一度还有一则浪漫的谣言——为什么英语作文总是李华?

“因为李华是名门之后,父母正是英语黄金CP李雷和韩梅梅。”

直到后来人民教育出版社亲自下场“拆CP”:韩梅梅的另一半叫“韩刚”,他们的孩子叫“可可”和“西西”,才算完。

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外研社版英语教材,那你熟悉的人物则是大明、玲玲、Sam与Amy四人组。

因为那些年接触到的英文名字实在有限,在之后的很多年里,Amy和Sam也成了无数人的第一个英文名。

Jenny和Danny也是英语课文的常客

怎么说呢?对任意一科考试里的熟人故事如数家珍,是每个考生的必备技能。

分工明确、默契十足的甲乙工人,擅长一边干活一边给人出难题;

同时灌水进去、放水出来的“泳池管理员”,永远不知道水什么时候放完;

“最不适合上学”的数学达人小明,不是就把墨滴卷子上,就是做图形题少算一个角,最后还得让你解决。

“小明你争气一点,我是来考试的,不是给你收拾烂摊子的。”


只是当年对这些“熟人”有多嫌弃,后来可能就会有多怀念。

而今又是一年高考到来,考试前说着“拜托真别来了”的考生们,最终还是会说出那一句:

“李华,这是我最后一次帮你写信了。”


毕业是伤感的,但如那句话所说:

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重要的或许永远是把握当下。

“李华和小明走不出试卷课本,而我的朋友,你可以走得更远。”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槽值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erweima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