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摒弃无关的。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待在井里的人,看到了天空,才会拼命向上爬。”
写过许多教育话题相关的文章,这一次,小妹被一炫耀自己辍学的10岁男孩震惊。
毕竟,他懒得吃的“苦”,有人拼命才能尝到。
1
“我不想被写作业绑架”
日本的10岁男孩中村逞珂,在某视频平台开了名叫“不去上学并非不幸”的个人频道,订阅者接近2.5万。
最近他“红”了。
中村发视频庆祝自己的故事被报纸报道,还鼓励小朋友不用去上学。
生活在幸福的家庭、有父母陪伴,中村并不是没有上学的条件。
他在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只是因为“不想成为写作业机器人。”
中村说想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学校该是想去才去的;比起上学,在家拍视频还能和全世界的人当朋友。
这条透着满满骄傲的视频,点击量超过了100万,是平时视频的10多倍。
在被报纸大肆赞扬为“少年革命家”、视频点击量暴涨后,中村似乎格外在意自己获得的关注,也用视频记录了第二次被报纸报道的“荣誉”。
但其实更瞩目的,一直是网友的痛骂。
日本网友的评论 / youtube
大多数人坚信,中村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的父母也难逃其咎。
看过视频后,有中国网友觉得无可厚非。
“不上学一样能混得很好”。
也有更多人遗憾自己小时候没有更努力读书。
一个连学习都嫌累的人,是很难咽下生活的苦的。
读书上学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有能力赚足够的钱。
10年前,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的试卷上乱写一通求“0分”,也因此火了一把。
他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抗既定的教育模式。
之后,他做过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生产说明书等等工作。
期间,他结婚生子又离异,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2017年3月25日,徐孟南重新走进了高考考场,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
这段经历中,其实徐孟南的生活并非拮据,有时他月收入能上万,生活质量不算太差。
可在一个环境下待久了的他,对痛苦感到无能为力,自己无法消解:
“人应该先驾驭好自己,再考虑其他事情。”
网友分享自己辍学后的心情 / bilibili
上学读书给人更多生活的可能,这也是有人拼尽所有为之努力的理由。
2
多少人,拼了命才能换书读
如果要找到一种比喻,形容突然知识开阔对一个人的影响,大概可以是“极夜的世界里的第一丝曙光”。
在很多人不知道的角落,有群孩子,每天都拼了命才能到可以接受知识的地方。
小妹关注过一个纪录片,《寒冷的高山有犀牛》。
这片子没什么人看,在豆瓣甚至没有评分,却让人深感震撼。
云南昭通有对姐弟,弟弟小武只有7岁,每天他都要和姐姐走2个小时路、翻越4000米冰山去读书。
清早六点,在姐姐的催促声中,姐弟俩夺门而出。
“快点快点,要迟到了”。
姐弟俩的家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山顶上,雪打霜冻,极为苦寒。
他们的小学“犀牛”位于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上,上学的路单程要走上近两小时。
冰冻的山体上的路并不好走,时而下坡,时而爬坡。
有时在攀爬比较陡的坡道时,即使是从小惯于行走山路的姐弟俩,也难免被绊一个踉跄。
父母不在家时,姐姐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
她亲手为小武戴上针织线帽,都没发现,自己的羽绒服已经不那么合身,书包也破了个大洞。
姐弟俩没有为路途之远和严寒之苦多抱怨一句。
弟弟小武手上的冻疮却发出了无声的抗议。
也许是因为疼得厉害,弟弟突然停下了脚步。
小超见状,急忙在小武书包中寻了一张草稿纸,在弟弟手上的伤口反复摩擦。
草草地处理过,姐弟俩又像没事人一样提脚就走,扬长而去。
冻疮发作的疼痛、艰难行山的苦楚,让小武边走着边轻声哭了起来。
小超没有责怪弟弟,即使面对相同的困境和痛苦,纵然心疼,她也要告诉弟弟:
“走不动,哭也不是办法呀。”
没吃早饭,肚子里空落落的,正在长身体的年幼姐弟只能在树杈上摘些冰挂充饥。
姐弟俩一个“苦”字都没说过。
到了学校,弟弟黑黢黢的小手已经有些浮肿,冻疮触目惊心。
没有抱怨只言片语,小武坐在教室安心读书的样子,安然又满足。
在家里,他们也懂事地给牲畜喂食、赶走抢自家粮草的牛、劈柴火。
等到了春回大地之日,天真的孩子也喜欢和小伙伴一起在山间玩耍。
“远方在哪里?”
“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你想去远方吗?”
“想。”
独自面对寒冷冰山、生了满手冻疮、没有足够生活乐趣的孩子们,一门心思地汲取知识。
如此拼命,他们能想到的远方,也不过是父母在打工的昆明。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不知那个10岁的男孩中村在劝小朋友“不用上学”时,可曾亲身体会过生活的残忍真相。
3
教育与自我教育,真正改变人的一生
很多时候,人们习以为常的“起点”,就已是太多人见都没见过的远方。
更好的教育、更好的读书机会,不是短期可见回报的“速食产品”,是在漫长的人生路上,用各种有形无形的方式,改变着人的一生。
环境决定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歌手李健是清华大学毕业生,一次回母校演讲,他记起一个细节:
有年冬天,一个星期六,天很冷。
宿舍里两个学习比较好的男生七点多就起床了,弄出了一些声音,吵醒了另一个学习稍逊色一些的。
被吵醒的男生看了看匆匆忙忙的两人,问了句:
“大周六上自习,不至于吧。”
另两个男生没理会,出门了。
过一会,这个被吵醒的男生也收拾了东西去自习。
向往优秀的力量,是会传染的。
李健还提到,宿舍里一个男生英语学得很好。他所在的专业学习任务很重,可到大四,他又拿了清华德语竞赛的最佳。
同时,他自学了法语、日语。毕业时,他已能熟练掌握四种外语。
这个男生和另一个同学曾因尼采和叔本华的哲学问题争执起来,特别严肃,好几天谁也不理谁……
李健在音乐上的钻研和认真,也与清华的经历也不无关系
虽说人生目标与追求不同,也不是了解更多高深的知识就拥有了更好的人生,但对于精神营养的追求,才是让一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原动力。
这样的劲头,可以在环境中习得。
没人能拒绝环境的影响。
教育带来的平台,是这种影响能否起到正面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给人带来更高的眼界
如果看过更广阔的世界,就不会为眼前的利益满足、不会为一点点认可心满意足。
学习好、得到一部分人的尊重,只是阶段性的意义。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沈祖尧在2014年的毕业典礼演讲中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期望:
去过“不负此生”的生活。
他说:“我相信一所学校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的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汽车、住的房子来作准;
是应以它的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
教育能给人以对自己的观点与判断的真理,给人以倡导这种观点与判断的力量。
教他客观地对待事物,教他开门见山直奔要害,教他理清混乱的思想,教他弄清复杂的、摒弃无关的。”
当生活中的太多纷扰迷乱人的双眼,心中更坚定的“有所求”,才是一个人做出判断的基准。
改变命运,不是某个成绩、某种认可带来的“一劳永逸”,是要用一生填满的课题。
“剑走偏锋”并能走得稳当的,只是个例。
要承认的是,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才能带来希望与新生。
希望你不要因为“宁吃生活的苦,也不吃学习的苦”,而遗憾终生。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
情感八卦 槽值爆表 不吐不快
扫一扫关注槽值 更多有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