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可能都会犯这样一种通病:
意志力太差,一遇难题就败下阵来;
一有美食或娱乐的诱惑就把学习抛到脑后;
一被老师家长批评就被击垮了所有信心。
大人们为了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使出了浑身解数,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日本“虎爸”大冬天让孩子赤膊跑步》、《某地一妈妈欲带14岁儿子无装备穿越峡谷》、《衡水中学组织师生徒步80华里》等。
为何大家如此看重意志力的磨练?无外乎一直以来的观点认为孩子的意志力水平与未来的成就显著相关。正如鲁塞·康维尔的名言:
各个阶层的人都渴望成功,而只有一个词可以担当引领世人迈向成功的重任,那就是“意志力”。只有渴求成功并且有意志力的人,才能登上人生巅峰。
提到意志力,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学史上最有名的实验之一、由沃尔特·米歇尔教授设计的“延时满足”实验,也被称为棉花糖实验。
沃尔特让孩子经受棉花糖的考验,如果孩子成功抵御诱惑,那么作为奖励将获得两块棉花糖。实验最后发现,那些意志力强、经受得起延时满足考验的孩子,将来的学业成绩和成就会更强。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延时满足实验深入人心,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可,觉得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充满意志力,抵制诱惑;像手机、游戏、小说这种害人不浅的东西就应该靠顽强的意志力坚决抵制……
然而不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要求孩子坚持,其实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
最新的研究表明,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只有当我们了解它,熟练运用它,才能更好地帮我们抵达成功的彼岸。
意志力实验
新世纪初,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通过一系列实验提出了“自我控制力量模型”。
他认为意志力是一种资源,在使用后会有损耗,随着休息而逐渐恢复;平时可以通过锻炼或者储存的方式来累积,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罗伊设计了一个实验,据说是在家里烤曲奇饼干时想到的主意:
他让实验者呆在一个弥漫着曲奇饼干香味的房间里,桌上放着一盒巧克力曲奇和一盒胡萝卜,一半人被要求吃胡萝卜,而另一半人吃曲奇。
随后让两组人完成一个复杂、无解的迷宫游戏。因为迷宫无解永远走不出来,所以最终所有人都会放弃,但他们坚持的时间大相径庭。
研究发现,吃胡萝卜的人们由于忍受着香气和桌上曲奇饼干的诱惑,消耗了自制力,因此他们在迷宫游戏中坚持的时间会更短。
意志力损耗的另一个特征是,我们会变得更加容易受到刺激,判断力受损,难以做出正确决断。
有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经历过冰桶挑战的人,逛超市时花费的账单会更高。实验过程如下:
让一部分被试将手臂伸进1摄氏度左右的冰水之中坚持30秒左右,另一部分被试则是在常温的水里浸泡。随后让他们分别按照同一份清单模拟购买日常用品。
结果发现,“冰桶组”在超市里的选购的商品数量和账单金额都要显著高于“常温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繁忙的工作之后,男生都沉迷于游戏,女生则沉迷于买买买了。
既然意志力如此宝贵,我们该如何科学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劳逸结合
意志力和人们的血糖水平有关,稳定的能量供给可以让我们长时间保持意志力。因此一顿丰富的早餐可以让孩子精力满满迎接一天的学习挑战。
甜食和升糖率高的食物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稳定的意志力表现,肉类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粗粮等成分较复杂的食物更能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持续供能才能让我们的意志力保持得更久。
另外,疲劳的时候继续坚持写作业其实效率并不高,因为睡眠不足会极大地影响意志力。疲劳的时候应注意休息,让体能得到充分恢复,劳逸结合才能激发更好的创造力。
好钢用在刀刃上
你大概想不到吧,意志力也是一种有限资源。所以,想要在重要的事情上大量使用(如考试前冲刺),就需要在另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保持克制(少用或尽量不用)。
在日常的学习中也是同样的,有些孩子喜欢先易后难,先把容易的作业都完成了,把“难啃的骨头”留到最后。这样把主要精力花在次要的事情上,等到意志力耗竭时,“难啃的骨头”很可能就变成了“明天再说吧!”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拖延症。
比较好的做法是,在意志力充足的时候先攻克难关,把最难的学习任务先完成,随后简单的任务也就迎刃而解了。
免受诱惑打扰的环境
通过上文的实验我们知道,抵御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很花费意志力的事情。科学家研究显示在人清醒时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和欲望做斗争。
因此当我们想做“正经事”的时候,比如写作业,应当避免自己暴露在一个充满诱惑的环境中。
试想一下,上自习时手机不停地跳出消息,屏幕总是闪烁,你是不是根本没啥心思继续看书?抵御这种诱惑,也是一件很消耗意志力的事。
因此,建议各位爸妈在家中专门设立一个区域给孩子用来学习。这也是为什么上网课期间老师会建议孩子按时起床,穿正装上课。衣着规整、在免受诱惑打扰的环境上课让人有种学习的仪式感,也能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和学习的边界在哪里。
分段设定目标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有过类似体会:目标设得过高,难免会产生倦怠感,意志力也很难贯穿始终,当目标达不到时,极容易自暴自弃。
因此我们可以分阶段地制定目标,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份小小的奖赏,一步步分阶段地实现最终的计划。
另外还可以采用“积极拖延”的策略来促进自己达成目标。当我们被外界诱惑,需要花费意志力来专心任务目标时,与其耗费意志力去跟欲望做斗争,不如采用“积极拖延”的战术,告诉自己可以顺从自己欲望,设定一个专门时间来放纵。
比如与其强制孩子忍住诱惑不去碰手机,不如尝试一下“积极拖延”,让他和欲望共处,告诉孩子可以去玩手机,但是需要在一个小时之后。带着“一个小时之后可以尽情玩手机”的愿景,孩子可能更容易解放意志力,专心完成学习任务。
转变思维
以上都是一些小技巧帮我们合理运用意志力资源,从宏观上来说是属于“术”的层面,即运用技术方法来提高效率。
还有种方法可以从“道”的层面解决意志力有限的难题,这就是转变思维,把花费意志力的事情变成喜欢、乐意去做的事情。
我们对大脑认知为“困难”、“辛苦”的事情,更容易没有动力、没有兴趣去完成,而行动的过程中耗费意志力,导致更加疲惫不堪。因此,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就很重要。
学习知识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奇的精灵,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只是功利心与压力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联系,让求知欲延续下去。
当意志力被看作一种资源,它似乎可以通过上面所讲的各种训练获得延续。然而意志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始终与孩子对自身的控制力、胜任力和内驱力是分不开的。
临床神经心理学家威廉斯蒂克斯鲁德博士在《自驱型成长》里这样提出: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意志力,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就应该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咨询顾问”,而不是孩子的“老板或是经理人”。
从这层意义上讲,在期望孩子意志力提高之余,家长还需要学会智慧地“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