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刷短视频的朋友最近应该看过这样一则新闻:《女儿算数把爸爸气崩溃,躺马路中间求警察拘留》。
视频中在大马路上“躺平”的男人,因为女儿说800-700=900被气昏了头,甚至不惜求警方拘留。
这两年有一大批类似题材的短视频成为所谓“爆款”,拍摄过程都刻意表现父母的焦虑和痛苦。好像如此一来,就能证明这群父母尽力了。
我们并不提倡让这种小丑式的新闻占用公众注意力。因为它毫无社会意义,甚至可能是虚假的。
对绝大多数正常人,稍微动用一下理性脑,就可以发现这位爸爸言语中的一个巨大BUG:您家这位不会800减700的女儿,今年到底几岁了?这么重要的一个前置条件,为啥没有交代?
如果女儿已经十几岁了不会800减700,那你着实有一丝丝理由抽自己嘴巴子崩溃躺平的理由;如果女儿才四五岁,不会算这道题值得你撒泼打滚躺马路,那实属浪费警力,急需回家反省一下“超前学”的危害了……
但无论哪种情况,只能说这个爸爸善于做戏,不善于教育。我甚至能脑补出他离家之前的那一幕——
说!800-700等于多少?!说啊!说啊!你往哪儿看呢?!
敲书,怒瞪,崩溃地摔门而出。然后就是躺到大街上,万念俱灰地痛哭。
说到底,这是一场大人的表演,和辅导孩子关系不大。
**********
大人始终处在自己的情绪状态中,至于那个孩子,到底是因为太害怕太紧张、太困太累、还是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大人的情绪,真实存在并可感。
不知这位父亲可有留心一下孩子的表情?也许并没有吧,他已经被自己的情绪淹没了。
所以这是一场大人借辅导作业而演出的独角戏,戏里戏外都是大人的情绪自己。就连向民警哭诉的时候,大人用的一个中心词都是“我”——我,我的女儿。
孩子并不是中心,也就谈不上什么辅导。
另一种情况是优越感作祟。现如今很多家长是抱着“这道题这么简单”的心态去辅导孩子,很容易出现不耐心的现象。
将心比心,一个不耐烦的驾校教练来教你开车,你是什么感受?
心里的专注点只是害怕,而不是思考。
父母辅导孩子功课真的不容易,因为亲子关系不等同于师生关系。如果不得不尝试转换身份,那么,我们也需要观察和学习教师身上的特质。
而且,只有当自己成为父母,以父母的视角观察到更多的成年人,我们可能才会发现为人师者的一项宝贵特质:首先做到自我情绪稳定,然后再给予他人内心镇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情绪控制下,一名合格且专业的老师才会出言斟酌,简洁清晰,并且时而安抚,时而勉励,对孩子每一次的主动参与和反馈,首先给予态度上的肯定,同时善用停顿,给孩子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当然,这需要更高深的语言和沟通功底了。
**********
再退一步讲,就算这个爸爸不懂情绪管理,但凡了解一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不至于崩溃到“求拘留”的境地(除非真是做戏需要)。
这也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想稍微拔苗助长一下,尝试教孩子超纲的题目,可又不会教,最后把自己搞崩溃了。
比如,你以为这道题只是三位数加减法,其实学会这道题的前提条件可能有——
数 个位数 大于等于小于 个位数加减法 十位数 十位数的大于等于小于 竖式加减法 十位数加减法 百位数 百位数的大于等于小于 百位数竖式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