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4岁的孩子,每当大人聊天、谈事的时候,不断地插嘴、打扰,甚至捂住大人的嘴不让说话,总之就是很“讨厌”。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没礼貌的表现,很多家长甚至会生气,发火斥责孩子,要求孩子马上安静下来等待,而效果往往不理想,下一次大人谈话的时候,孩子依然会来打扰打断。
首先,家长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
其次,请相信你的孩子没有什么“毛病”,他也不是没礼貌。
然后,清楚孩子为什么这样的原因。
最后,正确的引导。
那么到底为什么孩子要这样呢?
1、感觉自己被忽略
现在的家庭,一般情况下只要孩子在,孩子就是焦点,家长通常都是围绕孩子来展开话题和活动的。在孩子的心中,习惯了大家都围着自己转。所以如果家长在聊与自己不相关的话题,而自己又不能参与进去时,就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醒父母重视自己的存在。
2、对谈话内容感兴趣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也是越来越好奇。3岁以上的孩子思想非常活跃,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发展,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但求知欲高,乐于与人交流,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父母与朋友谈论的话题引起孩子的兴趣时,他就会迫不及待的参与进来,解决心中的疑问。
3、不懂得等待的意义
很多家长在日常的养育中,习惯了孩子有什么要求就会立刻满足,年幼的孩子通常会想到什么就要什么,总希望自己的事情能够优先解决。孩子常会因为不耐烦等待,而以插话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而且他们通常也没意识到”插嘴“是不好的事。
4、日常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过度兴奋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看电视比较多、运动相对比较少、知识学习比较少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会让孩子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而经常长时间看电视,就会使得孩子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久而久之,除去睡着,孩子都不会安静下来。
另外,孩子在2-6岁的阶段,精力旺盛,大脑就像一块空海绵,急需吸收,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来消耗体力、知识性的学习来填满孩子,孩子就会“有劲无处使”,从而表现得兴奋不安。
那要如何引导呢?
1、不要忽略孩子
只要孩子在旁边,要交谈聊天时,请重视孩子的存在,可以事先跟孩子说:“妈妈要和XX说几句话,你需要自己玩一会”,最好能给孩子一些能自己消磨时间的玩具、书籍等,或者给他找个伴儿。大部分孩子会理解并遵守这个约定,只是时间不要太久哦,孩子毕竟还小,耐心还不足。
2、正确引导孩子“说话之道”
对于想参与话题的孩子,则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聊天,比如首先要教会学会倾听,听完别人说的话,轮到自己的时候再开口。这个过程,是需要教的。孩子不是天生就知道。
3、以身作则,学会倾听
善于说话虽然很重要,但是善于听话也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父母要训练孩子当一个好的听众,首先从自己能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开始,之后当父母对孩子讲话时,一定要求孩子安静地听,等父母讲完后再让孩子自由发言。数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也能逐渐学会倾听。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电视可以看,但6岁以下的孩子,不宜超过每天40分钟。而且要选择合适的节目,有些动漫语速很快、特效很多很闪的要尽量避免,选择适合孩子的,语速缓慢有一定科普教育作用的节目。另外每天保证足够的运动,给予一些必要的知识学习。释放孩子的精力,填充学习需求也很重要。
最后牛顿妈妈想说:想要有一个温文尔雅礼仪周全的孩子,请家长首先做一个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