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每当唱起这些儿歌,就仿佛回到了童年,但除了怀旧,这些儿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意义呢!新手爸妈们,你们准备好开唱吧。
儿歌氛围如同妈妈温暖的怀抱
北京回龙观医院音乐治疗师尹誉霏介绍,相比言语,婴儿更偏爱音乐和妈妈的歌唱。婴儿很早就能理解音乐的情绪,就算你欢乐地唱着“宝宝太丑了”,他也会咯咯笑。儿歌氛围如同温暖的怀抱,稳定缓慢的节奏如同妈妈的心跳节律,使婴儿充分享受着初生的幸福感。有养育经验的父母会发现,儿歌有助于婴儿安静和入睡,这便是“音乐抱持”带来的安全与满足。
婴儿期爱与照料的充分满足以及良好的母婴关系将有助于孩子终身安全感、良好人际关系与健全人格的形成。
唱儿歌的互动益于儿童言语发展
儿歌往往融入了父母爱的目光、言语、情绪与抚慰,幼儿在爱的氛围与音乐情绪的帮助下去体会歌词,在互动中喃喃学语,用多变的音调或各类声音来表达。在儿歌互动中,由于对音乐与语言共同因素的控制,如音调、音色、节奏和力度等,幼儿的言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此外,儿歌能增加言语记忆,比如通过儿歌的形式来学习古诗词是非常常见的教育手段。
儿歌是音乐启蒙更是情绪稳定剂
音乐能提升儿童的情绪力以及社会适应,而儿歌则是幼儿的音乐启蒙。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竞争,出现负面情绪和攻击性。音乐带来的好处就是情绪的社会化、控制复杂情绪和升华情感,从而帮助孩子去感受细微的情感体验,释放悲伤、挫折和愤怒,更能识别和表达出感受,减少喊叫、发脾气、扔东西、打滚等社会不接纳的形式。
此外,儿歌在儿童感觉运动协调、智力发展、知识教育、艺术审美、家庭关系、社会组织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多动症等心理障碍儿歌是良药
儿歌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如发育迟滞、多动症、情绪障碍、社交障碍等。儿歌是一种安全、非侵入性并且受欢迎的形式,可以有效解除孩子的阻抗,边“玩”边治。儿歌学习和演唱本身对于患儿的言语、情绪表达、注意力、感觉运动协调、理解力等都有提高作用。而通过音乐治疗师的设计,更能有效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与行为异常。
例如有情绪问题的儿童,治疗师可以选择简单的旋律或打击乐器让孩子挑选,并一起用即兴歌曲的方式编故事,让孩子可以通过儿歌释放情绪、表达内心的想法,也便于治疗师定位问题。
例如有智力缺陷的儿童,治疗师可以选择或创作需要其配合的儿歌,歌词中可以设计拍手、跺脚、轮流、等待等环节,来改善他们的认知与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