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汽车 > 行业 > 正文

返程高峰回上海复工?真没那么容易

0
分享至

(原标题:战“疫”实录丨返程高峰、复工出行……想回上海?真没那么容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近日,上海市迎来返程高峰,各企业陆续开始复工,上千万人口将涌入春节期间“空城”的上海。一时间,这座拥有24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风险最高的城市之一。

不少网友呼吁“上海要挺住”、“要严防死守”、“返沪人员要自觉隔离”等等。毕竟,上海的防疫工作已经处于关键时期。

随着人员集中返城、返岗,防控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上海来说,返程高峰后的疫情防控才是真正的战役。为此,上海市各大交通系统不断升级疫情防控措施,力争从源头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机场、火车站多重检测

2月9日,从东北老家返沪的刘雪(化名)“全副武装”在候机厅里等待,除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刘雪还戴上了泳镜护目,防止飞沫溅入。

“从浦东机场出来,我完全没有感觉到被测了体温。”刘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浦东机场人流并不多,打车也不像往日那样需要排队,出站很顺利。

近日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从浦东或虹桥机场、火车站等出站时并没有进行体温测量,这让他们对返程高峰期的疫情防控感到担忧。实际上,在上海的机场和火车站出站口,都设有红外线无感体温检测点,大部分旅客并无感觉,当红外线检测体温异常时,才会进行人工复检。

据记者了解,从1月28日起,上海机场防控措施已经再度升级,对所有进出上海航班的旅客进行测温登记排查,进入航站楼、办公楼等企业所属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同步进行体温检测。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设置出港旅客测温点46个,进港旅客测温点18个,基本配置了红外非接触式测温仪和手动复检测温,可保障大客流测温和防客流积压。

“在手机上填写《来沪健康信息登记表》,出来的时候给工作人员看一眼短信就可以了。”刘雪告诉记者,在线提交登记表后,系统会发送确认短信,包含核验码、核验二维码等信息,用于交通口岸和道口工作人员核验使用。

以虹桥枢纽站为例,目前所有到站的旅客都接受三关检查,第一关,在出口前接受红外线测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将由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并由120救护车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就诊。第二关,体温正常旅客出站前通过市民健康云平台登记健康信息,显示B类的其他地区来沪旅客,则引导至出口处;显示A类重点地区的旅客进行登记后,统一运送至集中留验点核准后告知居家隔离14日,并通知所属社区落实相关隔离工作。第三关,对没有进行填报申请的,志愿者将引导至专门的填报点进行信息填报。

尽管层层严查,仍有旅客表示筛查有漏洞之处。“‘健康云’登记成功后的短信,虽然有两次查验,但全是志愿者肉眼检查,并没有结合身份证来验证,这意味着,借他人的截屏也有可能被顺利放行。”一位在虹桥火车站出站的旅客表示,开始时自己庆幸5分钟就通过了检疫,轻松回家,但是后来回想还很担心。

高速入口排队4.5小时

2月8日,李磊(化名)一家从北京驾车返回上海,途中经四次测温检查,历时18个小时抵达上海。疲惫不堪的李磊本想着回家睡个好觉,没想到却堵在了进上海的高速入口处。

“高速入口,每辆车都要严格检查,堵了很长一段,我们排队4.5小时才顺利通过,到家已经凌晨一点多了。”李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路上虽有堵车和检查但还算顺利,最后一关实在“太难了”。

李磊告诉记者,车内所有人员都必须通过“健康云”App登记信息,每辆车在接受检查时,会有4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除了对车内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还要查看后备箱,确保没有人员藏匿其中。

随着返程高峰到来,上海市高速入口管控不断升级。2月10日,在上海市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交通口岸组副组长、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表示,从今年1月27日14时,上海启动省界公安检查站防疫查控模式,从原先144个道口统一前移至9个省界公安检查站,严格落实“逢车必检”。

上海市地面省界道口共84个,其中20个等内道口、64个等外道口(包括了无名小道),共关闭51个,开通13个,由公安民警或辅警24小时值守。目前,所有各检查站配备了公安民警、交通执法人员、属地卫生检疫人员和志愿者将近5500名。

除了那些经过严查进入上海的车辆,还有不少车辆被“拒之门外”。杨小溪介绍,目前,上海已经劝返疫情重点地区来沪车辆800辆。

2月10日,安徽省六安市的张伟(化名)父亲开车送他回上海复工,近七个小时的高速行程后,在上海高速入口被拦截劝返,原因是六安市已被列为重点疫区,不能轻易返沪。无奈之下,张伟和父亲在民警的指挥下只能匆匆返程。

此外,在一级响应期间,对在上海没有居住地的,没有明确工作的人员,原则上加强劝返力度,暂缓入沪。浦江游览、国际邮轮、省际客运也将继续处于停运状态。

地铁遭“冷落”,自驾成首选

2月10日起,上海市企业开始陆续复工,公共交通的客流量随之加大,考验着疫情防控能力。

目前,除了对进站乘客检测体温、要求佩戴口罩外,上海市地铁对415个车站加强消毒,对站内栏杆、扶手、乘客座椅、自助设施、客服中心等重点部位每天多次反复清洁消毒。邻近医院、交通枢纽、旅游景点等车站及换乘站卫生消毒每日不少于4次,间隔不超过4小时。全网449座公厕、792台安检设备按照1次/小时频次清洁消毒。

每天在停运维护时,工作人员会给运行线路内的800多辆列车全面消毒,若车厢内发生疑似病例,立即下线进行彻底消毒。

不过,复工第一天,早高峰的地铁并没上演往日的拥挤。根据澎湃新闻报道,截至2月10日早9点,上海地铁全网客流较往常下降近80%。

疫情之下,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受冷落,相反,自驾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复工第一天,早高峰大概在平时周一出行量的八九成左右,可能对很多司机来说,有这么多车还是出乎意料的。”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宣传中心主任丁斌表示。

据上海交通部门表示,复工首日,上海全市内环吴中路、南北高架、延安高架的常规拥堵点均出现部分拥堵,但总体车流量可控,车辆运行较为平稳。

“现在仍在家办公,公司通知暂定17日复工。平时上班我要坐一个小时的地铁,等复工后,我准备租一辆车自驾去公司,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某知名外企员工张敏(化名)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也鼓励员工尽量自驾或打车上班,公司也会补贴一部分交通费用。

热门车型推荐

1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
2

奔驰C级 (合资)

  • 厂商指导价(万):32.52~37.22万
  • 级别: 中型车
  • 上市时间:2008年
  • 在产车型:5款
  • 排量(L):1.5 AT
  • 油耗(L):6.1~6.6(官方)
3

奔驰S级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91.78~178.17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7年
  • 在产车型:5款
  • 排量(L):2.5~3.0 AT
  • 油耗(L):7.8~8.5(官方)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凌晨利好消息!5家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等重要公告!

凌晨利好消息!5家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等重要公告!

金少财经
2023-09-30 10:50:44
两会建议:不再实行节假日七座以下小轿车免费

两会建议:不再实行节假日七座以下小轿车免费

资本信条
2023-09-30 11:03:49
大师王林为一线女明星“开光”,全程不穿衣服用酒画符,现场炸裂

大师王林为一线女明星“开光”,全程不穿衣服用酒画符,现场炸裂

吴学华看天下
2023-09-06 13:45:37
无惧日本核污水影响,十一黄金周赴日航班满员,媒体报道让人感慨

无惧日本核污水影响,十一黄金周赴日航班满员,媒体报道让人感慨

伊印
2023-09-29 18:41:57
江西:女子自驾游两个月,回来发现怀孕了,女子称是惊喜也是意外

江西:女子自驾游两个月,回来发现怀孕了,女子称是惊喜也是意外

童童聊娱乐啊
2023-09-29 17:27:10
恒大没交付的期房,由国家接管还是烂尾?

恒大没交付的期房,由国家接管还是烂尾?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3-09-30 08:06:36
终于,这一次轮到iPhone来拍月亮了

终于,这一次轮到iPhone来拍月亮了

旅之四季
2023-09-30 00:51:17
突发!四川高速重大车祸:轿车瞬间撕裂,惨不忍睹,更多内情曝光

突发!四川高速重大车祸:轿车瞬间撕裂,惨不忍睹,更多内情曝光

叹为观止易
2023-09-30 00:00:34
张颂文疑整容失败成塑料人偶!脸部填充塑胶感明显,气质油腻好娘

张颂文疑整容失败成塑料人偶!脸部填充塑胶感明显,气质油腻好娘

八卦王者
2023-09-29 10:42:37
51岁黎姿体力真好,推着弟弟和父亲游澳门,黎婴伸手比耶抢镜头

51岁黎姿体力真好,推着弟弟和父亲游澳门,黎婴伸手比耶抢镜头

易同学爱谈段子
2023-09-30 01:37:20
央视主持钱琳琳:二婚带儿子嫁小6岁张译,婚后却选择丁克

央视主持钱琳琳:二婚带儿子嫁小6岁张译,婚后却选择丁克

88社长
2023-09-28 13:59:51
发现没?老人一旦去世还没出殡火化时,家人就已经把物品全部烧掉

发现没?老人一旦去世还没出殡火化时,家人就已经把物品全部烧掉

南瓜观点
2023-09-29 20:02:06
A股开始翻旧账抓人!这次将破纪录

A股开始翻旧账抓人!这次将破纪录

睿知睿见
2023-09-30 08:03:11
中秋节前夕儿子从深圳回来叫我们退休别躺平要找事做,我们沉默了

中秋节前夕儿子从深圳回来叫我们退休别躺平要找事做,我们沉默了

爱新觉罗黑子
2023-09-30 03:56:46
亲日辱华?陈凯歌的《志愿军》遭全网抵制,一帮美国人拍爱国片?

亲日辱华?陈凯歌的《志愿军》遭全网抵制,一帮美国人拍爱国片?

大白鲨娱乐圈
2023-08-28 09:07:12
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

侃侃人物讲
2023-09-27 09:54:49
黄绮珊哭着道歉!中秋晚会跑调而自责,网友:至少你是真唱啊!

黄绮珊哭着道歉!中秋晚会跑调而自责,网友:至少你是真唱啊!

个美次元游
2023-09-30 03:40:03
过年回家最受欢迎轿车排行榜!

过年回家最受欢迎轿车排行榜!

小洪的小猫咪
2023-09-28 14:26:04
王者荣耀摊上事儿了!日本武士配南京市花、刀尖淌血,网友:作死

王者荣耀摊上事儿了!日本武士配南京市花、刀尖淌血,网友:作死

桃扇风雨
2023-09-30 08:25:13
苏炳添宣布退役!放弃亚运会,真相揭晓!

苏炳添宣布退役!放弃亚运会,真相揭晓!

情感故事在线
2023-09-29 20:46:11
2023-09-30 13:42:44

汽车要闻

预计10月份上市 易至EV3青春版盲订价5万起

头条要闻

"新股民"胡锡进炒股3个月亏损近2万:挺不开心的

头条要闻

"新股民"胡锡进炒股3个月亏损近2万:挺不开心的

体育要闻

谭龙:35岁,正当年!

娱乐要闻

杨颖张嘉倪看疯马秀风波升级!

财经要闻

丁玉梅为加拿大籍 次子深度参与恒大事务

科技要闻

在诉讼与骂名中崛起的英伟达GPU:从未停止过战斗,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态度原创

时尚
游戏
本地
手机
艺术

他要是曝出恋情,得有多少女孩心碎塌房?

见微知著?玩家根据月相分析《GTA6》更多信息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我“混进”了河南今年最火的科技馆

手机要闻

华为Mate60 Pro+体验:产品力毋庸置疑,真“遥遥领先”

艺术要闻

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751国际设计节 “传承与回归”盛大开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