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曾经大众“死忠”的有感而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7月21日报道
不久前闲逛于论坛之际,一位一汽-大众的工友因感伤于“厂子里放长假”的凄凉,在贴吧发了一条长长的留言,对企业的境况和当下的处境说了很多心里话,作为一个大众曾经的死忠粉丝,笔者心中也有着同样的共鸣。
一位大众员工在论坛写下了长篇的感言
下面是贴子原文:
“作为三厂一名普通员工,这么些年熬过来了,大家终于能放个大假好好调整一下自己,散散心,多陪陪父母、孩子。关于最近的事其实我也是一样的纠结,我是东北人,从爷爷辈那一代人开始,就在工厂内上班,那时的东北还是国家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的建设都需要东北的矿产和粮食、工业产品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的资源不是往外卖,而是分配,往各省直接输送,是直接给,活生生的放血,老一辈东北人在环境恶劣的北大荒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到了父亲那辈人也一样,选一个工厂,一干就是大半辈子,付出全部青春和热血。所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观念都习惯了体制内的生活,认为找一个稳定、福利待遇不错的工作,万事大吉,再找一个贤惠妻子,人生完美。
每个人都有用脚投票的权利,而我们既然选择了站在公司,收入自然而然和企业利润挂钩,我们接受了前几年公司的飞速发展给自己带来的回报,却不能在企业停滞不前时共患难?
如今的汽车行业已经变成买方市场,一切由市场说了算,前几年大众带头弄TSI+DSG,各个车企争相效仿。前几年本田用CR-V开拓城市SUV市场,各个车企立马研发紧凑型SUV抢市场,现在又开始抢小型SUV市场。
这一切完全由市场决定,顺便吐槽一下国人的选车标准:空间一定要大(空间大,开出去倍儿有面子,七大姑八大姨都要能装下)排量不能太大(太大了油耗高、车船税高)安全性一定要高(ESP、VSC啥的,有啥都给我装上)配置一定要逆天(BOSE音响、换挡拨片一定要有)优惠力度一定要大(销售要跪着求我买)......然后在此需求下,诞生了一堆国产和合资SUV。SUV的利润,大家都懂吧?用的低一级车的底盘。这些车好不好,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市场催生科技的进步,大家都在高速发展以获得市场认可,从而使利润最大化。
现实情况是,我们大众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个车企在各级别车型的疯狂投放,而技术上也渐渐赶了上来,激光焊接、空腔注蜡不再是我们的专属,虽然在同级别车型里,我们的制造工艺始终最牛逼,但这已经不是消费者考量的主要因素了。
再说一说销售,生产线上的兄弟们其实应该都是有苦说不出,兄弟们按着标准化操作,兢兢业业的干完每一台车,消费者是看不到的。而消费者去买车,见到的是我们生产的车和销售,车摆在那里,是没问题的,剩下的就是看销售了。但实际情况是:销售的能力不佳,导致消费者误以为“一汽-大众员工能力不佳”。曾经和朋友在大众4S店里转了5分钟,几个销售凑合一起唠嗑,时不时的打量我和朋友的衣着。其实兄弟们真心希望销售公司和各个4S店提高招聘标准,毕竟优秀的产品在高素质的销售手中,才能让消费者满意。毕竟直接接触消费者的、表达公司理念、介绍公司产品的是销售,而不是生产线的兄弟们。
对于公司车型,其实我知道作为普通工人,我没资格说公司产品,但我想表达的是:全球这么多车企,对于汽车销量最大的中国,都疯狂投放新车型以此分一杯羹,有些车型国外发布以后迅速投产,甚至直接在中国全球首发。 而我们的B8、Golf Mk7 GTI是不是太晚了?作为完全能让竞争对手跪舔的产品,国外上市一年了,咱们还没上市,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再说一下论坛吧,现在大众各个车型的论坛,几乎被各路水军占领了,包括贴吧,也是各个车企雇的水军来诋毁我们,错误的引导消费者,妄图抢占市场份额。其实对于这些,员工兄弟们完全不用回复,你说了有什么用呢?车黑们是拿钱办事,你一回复反倒是把帖子顶上去了。
国人有些性格确实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就拿前一阵神州租车诋毁Uber来说,在面对竞争对手时,国人的想法不是靠着自身努力超过他,而是去打击对手,国内有些车企也一样,拿着资金不去完善自己的产品,反而去雇水军去诋毁对手。
奉劝消费者,买车是自己开的,车这东西,一分钱一分货,好不好自己试了才知道。
最后其实想聊聊人生生规划,我知道大家对降薪极度不满,因为我们从学校实习开始到转正,这么些年的背井离乡,没有时间去孝敬父母,与多年老友的联系也越来越少,而我们只是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白班夜班干活,被夜班损害了身体、记忆力减退,丧失了一些与人交流的能力,劳服的兄弟没有轮休,甚至有些与社会脱节。
我知道,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生活,为了自己的稳定,为了给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为了给媳妇孩子一个幸福的生活。
但话说回来,我和大家一样,其实怒火也全是因为钱,每月要还房贷,生活费,养孩子,有的土豪还有车贷,再加上红色炸弹(毕竟到结婚生子年龄了,办一场就得了,有的人结婚、孩子满月啥都办),媳妇爱臭美,一家三口一月支出至少得五六千了吧。但说心里话,我们现在二十七八,而且是大专,普通工人,已经有了房子甚至车子。希望大家可以看看周围的一本大学的同学,他们的生活是否比我们强?其实我估计有一半生活还不如咱们吧,其实说白了,我们只是遇到了好单位,扪心自问,我们的能力真的比十年寒窗的一本本科大学生强吗?顺便说一下有些兄弟经常吐槽办公室的如何如何,但毕竟人家是985、211(除了极个别的家里有门路的),知识改变命运,从科举时代起到现在未曾改变。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兄弟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个合理的规划,买房、买车、要孩子毕竟是人生大事,一切稳当的来,不可操之过急。也别把坏情绪带到家里,别辜负父母千里之外的牵挂,别辜负老婆孩子守着一桌热饭对你的等候。有孩子的也别忽略孩子的教育,我们每天流了多少汗,兄弟们心里自己知道,让公司变得更好,是员工的责任。让自己的孩子变优秀,是父亲的责任。
公司遇到困境,不单单是肉食者谋之的事,几个月前我们就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在合同上签下自己名字起,就该考虑到公司的兴衰与自己息息相关。而“敬业”二字更是东北人从爷爷辈传下来的传统。
真心希望兄弟们身体健康、万事顺利,大家一起前行,与君共勉。”
大众是曾经心中的光辉
对于笔者而言,从小印象最深的轿车就是大众,那个当年售价高达20万的桑塔纳就是高档车的代名词。后来家里有的第一辆车、学习驾驶的教练车也都是大众,那时的大众以“技术过剩”而闻名,虽然价格比同级别车能贵出两三万,但在那个年代,有“激光焊接”、“空腔注蜡”等先进技术的护体,即使贵,消费者也愿意买单。更何况那时大众的车子皮实耐用、操控感一流,只要用过的人都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
笔者家中购买的第一辆私家车就是大众当年经典的“四眼”Polo。那时这辆小车可以说给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记得曾经因为驾驶经验不足,在山路上不小心从一块大石头上轧了过去,当时心说不好!可能油底壳会被石头割破,但当笔者下车查看才发现,石头被发动机护板压成两半,但玻璃纤维制作的发动机护板仅仅出现一道凹痕,油底壳完好无损。心中顿时对这辆小车肃然起敬。
随着年龄的增长,笔者也逐渐开始从事汽车行业的工作。对于大众曾经在中国的历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个曾经隐忍,努力,在日企纷纷把投资洒向美利坚的年代,大众选择了仍然“一穷二白”的中国,并且耐住寂寞二十年一点一滴地培养中国汽车的零部件体系、人才体系和销售体系。笔者那时便对大众汽车的高瞻远瞩与隐忍坚强心生佩服。心中自然也更加喜爱这个品牌。
大众粉丝的伤心之言
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大众汽车也渐渐变了。由于有了太多的粉丝,得到了太多的成功,大众越来越享受被粉丝们誉为“神车”、“神一样的品牌”。
不知是何时开始?每次去4S店保养,总能看到成群结伙大声聊天而不顾顾客询问的销售人员。每次询问价格,都会得到销售人员爱买不买的白眼。每次保养,即使是小保养,总要排队一个上午才能完成。
也正是这时开始,身边的朋友开始抱怨起大众的问题:DSG并不好用,甚至总会异常的抖动;修车后发现车后部没有防撞钢梁;开着开着车天窗漏水,甚至会自动打开;刚买的车没到一万公里就出现啃胎现象;甚至曾经号称“小A4”的速腾也开始断轴了… …大众真的变了。
“曾经粉丝”的直言不讳
问题积累久了,销量便开始说“坏话”了。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新车销量80.4万辆,同比下降11.3%,总经理办公室主任孙国旺直言“不及格”;上海大众半年虽销量夺冠,达到93.87万辆,但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同比微降。
乍看近半年来整个车市都不景气,大众下跌也属正常,但是从整体来看,大众的下滑外界的影响只是表象。
一方面是曾经良好的口碑变为了众人因“DSG”、“断轴门”、“没防撞梁”等问题没有妥善解决而产生的诟病。
二是中国车市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互联网的进步更是让买卖双方在信息上更加对称,用户的使用体验成为了销售、服务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但大众常年习惯于“好车不愁卖”的心态中,整体销售、服务并不能满足当下消费者越来越旺盛的需求。
三是这几年大众的整个产品线扩张集中在了市场最为广阔的A级车,却对增长率最高的SUV、MPV领域投入过少,在市场低迷的当下失去抢进增涨驱动力也属自然。
大众死忠的“临别”之言
鉴于大众近些年来的作为,作为一个曾经的死忠也在换车之际黯然选择了其他的品牌。当然,所谓的“黯然离去”并非真的离去,这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粉丝 “以退为进”逼宫的策略。作为一名多年的大众粉丝,我相信自己的眼光。曾经的大众是一个踏实、严谨,有着长远眼光,且自强隐忍的优秀品牌。在过去有能力做好,在今天以及将来同样有可能做好。
放眼望去,即使是今天的大众仍然非常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消费者。“她”的一举一动在中国人眼中仍然非常有亲切感。但笔者也希望“她”能够坚持自己曾经的坚持,继续做那个让人们在心中由衷敬佩的厚道的大众品牌。
热门车型推荐
- 推荐
- 热点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您可能感兴趣的促销信息
- 降价榜
- 热车榜
-
1
全新凯美瑞
9.19万
-
2
汉兰达
9.92万
-
3
思域
3.48万
-
4
朗逸
3.85万
-
5
奥迪A6L
15.20万
-
6
本田CR-V
8.65万
-
7
普拉多
18.47万
-
8
本田XR-V
4.88万
-
9
冠道
6.60万
-
10
昂科威
7.70万
-
1
途岳
11.98万起
-
2
新雅阁
14.38万起
-
3
奥迪A6L
28.51万起
-
4
本田CR-V
13.88万起
-
5
汉兰达
23.98万起
-
6
探岳
14.38万起
-
7
全新凯美瑞
17.18万起
-
8
奔驰GLC
35.98万起
-
9
奥迪A4L
20.88万起
-
10
奔驰C级
25.0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