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网5月13日报道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应用到汽车上,成为汽车的一部分。汽车工程师们经常脑洞大开,为汽车装上很多“新奇”的电子配置,它们有的很实用,有的却非常鸡肋。让我们首先就来看看,截至目前汽车上出现的那些鸡肋配置吧。
车载后排电视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欧美市场的豪华车、SUV及皮卡车型上出现了一种专供后排乘客使用的后排乘客娱乐系统,其核心是一台8-10寸大小的显示屏。到2003年,仅美国市场每年销售的配备该系统的车辆就售出了60万辆。按照当年的预计,这种系统将很快在大众化汽车产品上普及开来,并逐步成为主流配置。
然而事与愿违,基于DVD存储的此类娱乐系统内容更新极为不便,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后来的平板电脑的面世而迅速衰落。试想一下,谁会把iPad放在一米开外看电视剧呢?
如今,只有极少数超豪华车型和一些地区出租车上,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系统。大部分后排乘客,还是喜欢玩儿手机或者Pad。
车载电话
相对于车载电视,车载电话的历史要悠久许多。1946年6月17日,第一部车载电话就在美国投入使用,它的体重达到了惊人的36公斤。即便如此笨重,但车载电话的便利性是商务人士、上层人士购车的重要要求。在随后的40年中,车载电话成了豪车必不可少的配置。到上世纪90年代,手机还不那么普及,但给汽车装一部“大哥大”不是什么难事,那时的车载电话可谓进入黄金年代。
然而进入21世纪,车载电话的发展戛然而止。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可以负担起移动电话的费用,车载电话开始不再是豪车的特权。当大家人手一部手机的时候,谁还需要在车上装一部电话呢?
还是给多配几个USB接口比较实在。
夜视系统
夜视系统,看名字都觉得高大上,能让驾驶员在夜间弱光环境下看清前方障碍物,尤其是行人,避免事故的发生。
然而小编为什么要把如此高大上的配置评价为鸡肋呢?
在早期道路照明不充分、车载照明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夜视系统辅助驾驶有一定意义。
但如今道路照明已经非常充分,汽车大灯也逐步升级为亮度更高的氙气大灯或LED大灯,照明不足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肉眼不可见前方障碍物的情况少之又少。况且,夜视系统成像屏通常设置在中控或者仪表板内,且可视角度远小于人眼,当驾驶员看显示屏时无法观察侧面路况,反而增加了事故风险。
根据各大汽车论坛用户的反馈,受便利性、清晰度等原因,近乎9成的用户在日常的使用中不会用到夜视系统,他们对夜视系统的评价非常统一:鸡肋。
翻转式大灯
还记得他么?
上世纪80年代红极一时的美剧霹雳游侠中的男二号,智能汽车吉他(Jitt)。他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科技感,唯独翻转式大灯是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设计之一。这种翻转式大灯的设计在当时被宝马、法拉利等豪华品牌的跑车车型上,一度引领了汽车大灯设计时尚。
然而随着行人保护法律法规的日益严苛、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要求以及翻转式华而不实、故障率较高的现实,这种设计还未得到普及便被市场抛弃,被雪藏在人们的记忆力。
语音识别
还记得当年全民调戏苹果的Siri语音助手盛景么?而在Siri之后,各大手机品牌也纷纷推出自己的语音助手,没过多久,语音助手开始走上汽车了。
然而即便是精益求精的苹果公司,也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语音识别的准确性问题。无数操着中国式英语的中国用户被Siri伤坏了心(点击观看用各种中国式英语与Siri对话视频)。到如今,虽然Siri已经支持中文识别,但使用者必须说出标准的普通话。这还都是在安静的手机使用环境中,识别率就如此低。
在汽车上,发动机噪音、胎噪、风噪一样都少不了。什么?你说你zhi和zi、chi和ci、nali(那里)和lali(辣里)分不清?你说的是方言?呵呵,我们还是手写输入吧。
在当前的汽车电子配置中,鸡肋配置远不止上面这些。下期《汽车电子漫谈之鸡肋配置(二)》中,我们会继续盘点那些看起来高大上,其实是在忽悠大家买买买的鸡肋电子配置,敬请期待`(*∩_∩*)′
热门车型推荐
宝马7系 (进口)
- 厂商指导价(万):82.8~261.2万
- 级别: 豪华车
- 上市时间:2009年
- 在产车型:14款
- 排量(L):2.0~6.6 AT
- 油耗(L):6.9~13.0(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