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3月17日报道 最近,长安福特推出的翼搏非常隐晦的吐槽昂科拉,抓着对方售价大做文章,定位稍高的昂科拉不屑回应,但这一事件还是给双方都带来了好处,长安福特的高性价比得到了广泛传播,昂科拉的知名度同样水涨船高。
品牌之间互相掐架在国内确实非常少见,加多宝和王老吉算得上头一份,但王老吉那宣传造势水准实在跟加多宝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何况还站不住理,这样的掐架没啥看头。
要说掐架,还得看国外品牌,互相吐槽都那么有创意,让人大呼过瘾,比如三星几年如一日的吐槽苹果,再比如天生的冤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更少不了互相看不顺眼的奥迪和宝马,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下这俩品牌的掐架史。
怨起2006 四处挑衅的宝马
虽然后来似乎是奥迪更爱挑起事端,但最初的好战分子确是宝马。
早在2003年,宝马就开始了自己四处挑衅的生涯,最初的目标是奔驰和捷豹,但这二位自恃高贵身份,没有任何回应,让宝马唱了出独角戏。
一辆豹纹宝马正在追逐一辆斑马纹奔驰
小豹子被宝马吓得掉头逃跑,这不科学啊
三年后,宝马卷土重来,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选择了当时与自己尚不在同一档次的奥迪。

宝马有没有后悔?
总有人质疑奥迪的豪华车,但有句话这么说,“看一个人什么档次,关键看他的对手是谁。”在车的世界,同样如此。
2006年,奥迪的品牌地位离宝马、奔驰还有一大截,宝马、奔驰在宣传过程中都尽力避免与奥迪联系上,而奥迪正努力提升自身品质,死皮赖脸也要跟前面两位搭上关系。
宝马居然在这时像奥迪挑事,与其说宝马抛来的是烫手山芋,还不如说是一枝诱人的橄榄枝。
顺藤而上的奥迪出色的回应了宝马这次挑衅,这一场战争之后,这两位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奥迪开始时不时拿宝马开涮,而宝马也不得不全力迎战,毕竟群众的呼声那么高,怎么能让粉丝失望?不知在此后的多年中,宝马有没有为曾经挑衅奥迪而后悔?
奥迪尝到了甜头,宝马也不算太吃亏,两者的声威都水涨船高,于是,这两位一发不可收拾。
奥迪嘲笑宝马没有Quattro全时四驱,转弯稳定性不佳,容易飞出去,宝马鄙视奥迪有Quattro也别太得瑟,免得撞车。
没Quattro,掉沟里就是你的宿命
有Quattro也别太得瑟,分分钟你就撞树
在视频广告中,宝马嘲讽奥迪不懂驾驶的乐趣。
BMW Jump for Joy
奥迪回击就算是宝马车主为了奥迪也会弃车而去的。
奥迪广告-踩着宝马 奔向奥迪
至于把自家巨幅广告牌挂到对方展厅头上的事,那也不是不可以的。
St. Monica广告牌之争
相互吐槽这么多年,最著名的还是2009年,加州桑塔莫妮卡大道上的那场无声战争,具体过程如下图集。

4年过去了,这次掐架依然被誉为广告牌界最佳营销案例。
曾经有国外媒体发起投票,在这场战争中,最终的胜者究竟是宝马还是奥迪?结果双方支持者势均力敌。
这道题缺了“双赢”这个选项。宝马和奥迪显然都从这场广告牌之争中获益匪浅,粉丝摇旗呐喊,媒体争相报道。尽管奥迪被宝马反将一军,但表现同样精彩,无碍形象,而双方的知名度却在这一来二去的争斗中节节攀升。
奥迪北美公司还借助社交媒体进一步扩大了该事件的影响力,与社交媒体巧妙结合,传统媒体也有春天。
一场双赢的战争
当翼搏在广告中攻击昂科拉时,国内广告圈人士大多不屑一顾,并且对翼搏多有指责,嘲笑其山寨低端,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这是一场双赢的战争。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往往更容易引发话题,而双方的知名度也在这个过程中节节攀升。
但是,掐架的双方一定要具有娱乐精神,这样的掐架,目的并不是置对方于死地,而是为了扩大影响力。品牌不应该高高在上,与消费者打成一片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比如微博营销中人人称道的MINI中国和杜蕾斯。缺乏娱乐精神可不是件好事,比如一向“认真”的冯小刚某天忽然对“屌丝”这个词发起攻击,结果,真是非常惨淡。
被恶搞不是坏事,远到新版还珠格格,近到新版笑傲江湖,在观众们的连番恶搞中,反而收视率节节攀升。
这就是一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游戏,放松心态,好好玩,但千万不要触碰道德底线。
翼搏开了个好头,我们也期待,国内品牌能发出像宝马奥迪一样有创意、有想象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