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张万年最后一次落泪,司令员回忆:首长看着战士们,流泪了

分享至

提及张万年,彭德怀曾评价他说“脑瓜像个活地图。”

张万年一生戎马,战功赫赫,在中央政府长期担任核心的领导人物,于1993年正式被授予上将军衔。

就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英雄男儿,一生当中却多次泪水涟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在《张万年传》一书中,详细地披露了张万年上将的十三次落泪。

第一次落泪:饥荒不断,上街要饭

1928年8月,张万年出生于山东省东部黄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张家一家老小加起来一共有13口人,家里的收成都指望田里的那两亩薄地。

1942年,中国一片动荡不安。

日寇、伪军等四处烧杀掠夺,暴虐横行,民间一片生灵涂炭之势。

山东那片土地上的苦难似乎也特别多。

除了战争以外,还有干旱和饥荒。

张万年十多岁那年,他的家乡就爆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旱灾。

天灾人祸不断,农民直接被逼到了死亡线的边缘。

当时胶东地区的百姓还没有充足的灌溉条件,临近也没有大江大河的水利条件得以缓解,一年到头也只能靠天吃饭。

眼看着一直都没下雨,田里的庄稼由青变黄,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枯萎。

因为庄稼基本颗粒无收,到了年底,不少农户只能靠吃糠度日,日寇还天天抢粮逼款,许多家庭也因此妻离子散。

随着灾情的情况愈发严重,百姓们或卖儿鬻女,或饿死街头的情况随处可见。

一家老小背井离乡外逃的也有,要饭的也有。

无力逃荒的老弱妇孺们便吃草或者吃树叶度日。

那一年,张万年还只有十四岁。

作为家里年轻的男丁,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不能就这样让一家人活生生被饿死。

看着沿街乞讨的人们,他也动起了去要饭的念头。

他向母亲说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默默流眼泪,递给他一个小篮子。

张万年看见母亲哭了,他也哭了。

这是他自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流眼泪。

他恨这个世风日下的社会,也恨自己的弱小无奈。

张万年

第二次落泪:亲眼看见日本兵痛打父亲

胶东持续大旱了三年。

张万年童年的记忆里,他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饥饿以外,就是日本兵。

日本人来了以后就进行全城封锁,我们的日子就更苦了。

除了吃不饱以外,还要时时担心会不会被他们抓走或者杀死。

那时候家里早已经断了经济来源,只能挖些野菜,要是家里还有米的话就放一些米进去熬一层薄薄的米汤,这样勉强还能填饱肚子。

那些米汤父母从来都舍不得喝一口,每次都是给孩子们留着。

那几年的时间,盘踞在山东周围的伪军和日寇多达五千余人。

为了报复群众对八路军的支持,日军无恶不作。

每次进村以后,这些日本兵便烧杀奸淫,抢劫抓人。

他们把村民都驱赶到广阔的空场上,青少壮年都被集中在一起,逐个地用绳子将他们绑起来。

雪上加霜的事情还在后头。

日本兵到处拉人去给他们做苦力,有些人直接被送到东北的煤窑里去。

有一天我父亲就突然被日本人抓走了,每天都要按时出工去给他们干活。

日本人让父亲给他们搬石头或者拉泥,但是却一分钱的工资也不给。

1943年初春的某一天,张万年家里早已经弹尽粮绝了。

为了维持生计,张万年的父亲只得出门去找亲戚们赊借一些粮食,因此便没能按时给日本人出工。

没过多久,伪军头子便直接带着日本人来到家里,一见到张万年的父亲便是一顿痛打。

面对着全身武装的日本兵,张万年的父亲又哪里来的能力可以还手?

“日本人把我的父亲打了一顿后就直接把他拖走了,我们不知道他被带去了哪里。我和母亲两个人在一旁抱头痛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