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却不倒塌?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0
分享至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现代社会拥有各种高科技技术,机械使得效率翻倍。

可盖的房子修的路,不是这儿倒就是那儿塌。

然而,古人纯靠人力,用石头堆砌了两万里的长城。

虽然至今已经有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了。

可它却依然坚挺,经历这么久的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

这其中是不是隐藏着什么惊人的奥秘?

有人说是因为秦始皇采用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办法。

那它究竟是什么?现代建筑又为何不能沿用呢?

长城的历史由来

在大家的认知里,“万里长城”是“迷人的老祖宗”秦始皇嬴政的一项重大决策。

但其实,长城的修筑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有一个著名典故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这就是人尽皆知的“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有个美丽的妃子叫褒姒。

为了博爱妃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屡次戏弄诸侯。

在史书的记载中,烽火台的造型就和长城上的楼橹相似。

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士兵就会点燃烽火台,让滚滚浓烟迅速升起。

远处的诸侯一看到信号就知道都城危险,狂奔赶来救急。

由此可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有多么昏庸!

但古人建立烽火台的智慧却令后世佩服且赞叹。

于是,自西周之后,各国又在烽火台的基础上加修城墙。

既能传递信号,又能起到防御领地的作用。

春秋战国、列强争霸,“长城”修筑无疑进入高峰期。

只不过各国修筑的防御墙都比较短,而且不可能连在一起。

直到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万里长城”才开始正式建造。

历史中,秦始皇往往被塑造成“暴君”形象。

可换个角度看,他何尝不是一个有魄力、有智慧的君王呢?

长城创造了世界一大奇迹,是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野蛮善战的匈奴人依旧是一大劲敌。

面对这个威胁,他明白仅靠军事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每次打仗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关键还不一定能取胜。

要是把钱和士兵的性命赌在瞬息万变的残酷战场上。

还不如修筑长城,能有效抵御所有外敌来犯。

这个项目可是保证有效果的,不比打仗“稳赚不赔”。

在秦朝之前,各国修筑的长城被称为“先秦长城”。

其中又以不同地理位置被分为北长城和南长城。

意识到这些城墙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

秦始皇便下令连接南北长城,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

自秦代以后,各个朝代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并加固长城。

因为每一代帝王都明白长城的重大意义,认可秦始皇的明智之举。

这足以证明秦始皇深谋远虑,是个有大智慧和军事谋略的人。

然而,发号施令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可要实现这个伟大的工程,那可难比登天。

秦始皇到底该怎么实现自己的想法?

古人又是如何做到让长城千年不倒的呢?

建筑方法有妙招,“残忍”且十分有效

上文已经说过,秦始皇要举全国之力修筑长城。

这么艰难的一项工程,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他把全国近百万的劳动力都号召了起来。

其实第一个阶段并没有这么夸张。

因为他们只需要连接“先秦长城”就可以。

秦始皇派蒙恬率军沿线招民,由军队和民间力量共同完成。

可到了后期修筑新长城的时候,军队就遭不住了。

秦始皇可谓势在必得,发动全国上百万劳动力加入工程。

要知道,这个数目占当时人口总数的二十分之一。

新建的长城也与先秦长城不同,大多修建在山脊之上。

这超高的建筑难度无疑为长城的建造雪上加霜。

如果不是“暴力逼迫”,有几个劳动力能承受这等强度。

可正是这些非常手段,让秦始皇被扣上了“暴君”的骂名。

成大事者必定不拘小节!再多的民怨也没能改变他的伟大想法。

不知有多少人不堪重负倒在长城的脚下,这才砌成了奇迹。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效率,修筑长城时是就地取材。

把坚硬的山体凿成一块块石头,再由工匠切成差不多的形状和大小。

然后运输到指定位置,采用独特的方法黏在一起。

整个过程全靠人力,使用的工具也十分简单。

可想而知,修筑长城的工人要受多大的罪。

然而,更令人煎熬的还是长城牢固的“秘密”。

能屹立千年不倒,长城的牢固性是经过时间考验的。

如果只是把石块简单地堆砌起来,或者黏得不牢。

那别说抵御外敌了,风一吹就能轻松把自己人压死。

士兵若在城墙上跑马巡逻,恐怕随便一动就顷刻倒塌。

因此,如何使石块粘连牢固成了重中之重。

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如今的水泥、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

于是,古人就想到了用黏性强的稻米做建筑材料。

为了不让稻米招虫蛀,他们还专门掺毒,做了防虫处理。

用熬制好的米浆掺杂着黄土、沙石、石灰等材料做成糯米砂浆。

然后用来堆砌石块、填补缝隙,这就使得长城格外牢固。

但这对干活的工匠来说却十分“煎熬”。

因为高强度的体力活,他们几乎天天都吃不饱饭。

闻着稻米的香味,能果腹的食物就在眼前。

可他们却不敢去吃,简直就是一场酷刑。

其实,不只是干活的工匠,当时的老百姓生活也很凄苦。

家里的劳动力被征去修长城,农活谁来干?

而且修长城用的稻米,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克扣出来的。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就那么点收成。

可一大半都用来交税了,剩下的根本不够吃。

百姓饿殍遍野却用好端端的米浆来修长城。

这何尝不是一种草菅人命的残忍行为呢?

古人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国家的发展和百姓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长城虽然伟大,但却是建立在群众的血汗之上。

它不仅是一项堪称奇迹的军事防御工程。

还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团结坚韧。

他们为保卫家园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但精神可以流传并发扬,“残忍”的事却不该延续。

把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当建筑材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这就注定了米浆当建筑材料再牢固也无法沿用至今。

随着技术的发展,水泥钢筋盖的房子不比米浆差。

按道理来说,只要符合标准,房子和道路都不该坍塌才对。

可现实却是如此,现代的建筑不如老祖宗的牢固。

当然,有些情况是因为发生了自然灾害。

由于地基塌陷等问题,建筑屋和道路意外受损。

但除此之外的塌陷恐怕就是人为因素了。

这其中的具体原因,不用多说大家都心知肚明。

正如有些网友所评价的那样:

“米浆不是长城牢固的根本原因,而是因为古人做事用心。”

偷工减料搞不好就是株连九族之罪。

哪个工匠敢顶着这么严重的后果铤而走险?

结语: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长城。

它虽然有不同凡响之处,但也是“欺压”百姓的产物。

国家的发展壮大到底能不能建立在百姓的痛苦之上?

不知对此,你是持怎样的态度和看法呢?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源:

【1】长城百科简介;

【2】中国新闻网2024-06-08——“它不仅仅是一道大墙”

【3】新华社客户端2023-10-09——瞭望丨走近战国秦长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蛙斯基娱乐中
2025-10-27 00:27:29
17.64亿!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创纪录,主动担责撬动行业规范变革|封面独家

17.64亿!理想MEGA召回预估成本创纪录,主动担责撬动行业规范变革|封面独家

封面新闻
2025-11-01 10:21:03
王思聪曝猛料!点名某女网红是外围女,7天20W!还把对方账号晒出

王思聪曝猛料!点名某女网红是外围女,7天20W!还把对方账号晒出

千言娱乐记
2025-10-03 21:13:00
全红婵退赛另有隐情!放弃全运单人不是只保伤,国家队在下一盘棋

全红婵退赛另有隐情!放弃全运单人不是只保伤,国家队在下一盘棋

一只番茄鱼
2025-11-02 23:11:44
佩古拉2-1复仇高芙,取得WTA年终总决赛小组首胜

佩古拉2-1复仇高芙,取得WTA年终总决赛小组首胜

懂球帝
2025-11-03 02:09:12
风向突变!有钱人开始疯狂抄底!

风向突变!有钱人开始疯狂抄底!

南京楼市情报
2025-10-31 16:18:10
薄一波直接打断原副总理姬鹏飞电话,说:他大逆不道,别执迷不悟

薄一波直接打断原副总理姬鹏飞电话,说:他大逆不道,别执迷不悟

大运河时空
2025-11-01 18:00:03
后悔放弃单人了?全红婵变胖也不影响压水花,究竟为何避战陈芋汐

后悔放弃单人了?全红婵变胖也不影响压水花,究竟为何避战陈芋汐

杨华评论
2025-11-03 00:00:05
女子跑去玉米地约会,农户晒出现场照片:纸巾扔了一地

女子跑去玉米地约会,农户晒出现场照片:纸巾扔了一地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0-29 08:37:15
莫雷加德4-0横扫松岛辉空,首夺WTT冠军赛男单冠军

莫雷加德4-0横扫松岛辉空,首夺WTT冠军赛男单冠军

懂球帝
2025-11-03 01:37:02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万斯一句话,让印度裔美国人炸锅

鲁中晨报
2025-11-02 12:11:01
罗马这回是“选对了”!67岁老帅带队排第一,个人风格在红狼重铸

罗马这回是“选对了”!67岁老帅带队排第一,个人风格在红狼重铸

里芃芃体育
2025-11-03 03:00:03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出任湖南省委常委

澎湃新闻
2025-11-02 19:06:31
为何天安门不悬挂毛主席的照片,反倒要挂主席的画像?

为何天安门不悬挂毛主席的照片,反倒要挂主席的画像?

赢梯
2025-10-28 17:51:57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重返世界第一,巴黎大师赛夺冠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重返世界第一,巴黎大师赛夺冠

老曁科普
2025-11-03 01:32:54
有网友发现关于暴钦瑞案的一个内幕

有网友发现关于暴钦瑞案的一个内幕

清晖有墨
2025-11-02 15:21:45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起风了,马英九落泪原因曝光,傅崐萁去意已决,郑丽文面临新考验

刘浶开挖机
2025-11-02 11:50:50
中美谈完了,德国迅速撤换外长和华对话,唯有荷兰活成了小丑

中美谈完了,德国迅速撤换外长和华对话,唯有荷兰活成了小丑

小影的娱乐
2025-11-02 06:52:08
偶遇董卿在上海街头晨跑,常年跑步小腿粗壮,戴腰包像售票员

偶遇董卿在上海街头晨跑,常年跑步小腿粗壮,戴腰包像售票员

张发林
2025-11-02 18:18:23
再无中俄印三角,中国“大三角战略”已成,未来世界格局清晰可见

再无中俄印三角,中国“大三角战略”已成,未来世界格局清晰可见

爱史纪
2025-11-02 17:04:04
2025-11-03 04:12:49
启视说 incentive-icons
启视说
时光不会逆行,把握每一个属于你的清晨。
1671文章数 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家居
本地
健康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吸睛艺术 富有传奇色彩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核磁VS肌骨超声,谁更胜一筹?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