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关于死亡,一直是人类逃不开的话题,仅仅一九年全球就有5540万人死亡,换算下来就相当于世界各地每天会死亡15.2万人,每秒都会有1.8人死亡,也就是说,当您看完这句话后,在这几秒钟已经有将近10个生命离我们而去。
可能有人会说一九年是疫情的缘故,相比于20年前,虽然死亡的人口比之前较多,不过这是在基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得出的结论,然而死亡率却从8.1%降到了6.0%,跟之前相比已经好太多了。
1 土葬的过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死亡埋葬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一套传统文化送别死者的土葬,慢慢变成了如今的火葬,火葬的方式已经涵盖了大多数城市,只剩下一些农村和乡镇还在维持土葬的习惯。
传统土葬的流程非常繁琐,从古代演变到今天其实已经简化了不少,但总体而言流程仍要持续几天,因为很多地方的习俗都不相同,下面只是介绍某个地区的一种,如果步骤不同也无需在意。
当一个人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就会通知各个亲属,并且也会赶紧安排后续的各种流程,家人会给死者清理遗体,整理面容,让死者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同时也要为死者准备安葬的棺材,趁着棺材未到,死者家属还会购买各种相关的物品,在家里布置灵堂。
等到棺材到来,死者家属会把死者放进去盖上棺盖,这时候还不能封钉,夜晚睡觉时家属会轮流为死者守灵,这个习俗的说法就是等待死者的灵魂归来,也蕴含着家人对死者的思念,守灵会一直持续到埋葬死者。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家属就会准备丧服,丧服的种类分为至亲之人,血脉相近的亲戚,和相对较远的亲戚,此外还有一些平日里关系较好的邻居或朋友。
他们对的服饰也分别是全身白衣,半身白衣,后两种只需戴上丧帽或者白布做成的臂章也是可以的。服饰的制作可以请亲戚们帮忙,当然现在的时代不同,直接买丧服也没有什么。
到了第三天,死者的家庭会邀请亲戚朋友过来,准备给死者送行,但这么多人总要吃饭,于是就有了农村吃席这一说,当年经济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能吃到席是每个孩子的期望,但现在食物种类繁多,吃席已经无法吸引那么多人了。
吃完席后,就轮到抬棺为死者送行,至于坟墓的地理位置早已选好,连墓坑也在这三天时间内挖好,死者的至亲之人的长子会上前掩埋墓穴的第一掀土,意味着长子就要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
这就是整个土葬的流程,不过因为地区不一样习俗也不一样,可能会有所差异,当然如果有错误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出。
2 土葬死者的变化
当封棺入土之后,死者在棺材并不是一直保持原样,后面还会发生很多变化。
死者去世后,家属要把死者身体的所有地方都清理干净,这其中就包括了死者的肛门,如果没有把里面的排泄物清理出来的话,后续等到死者身体残余的神经细胞灭亡,括约肌不再受到控制,就会松懈导致体内残留的排泄物全部流出来,所以在清理之后应该及时的用东西堵住死者的肛门。
同时随之而来的还有死者散发出来的臭味,比如死者肚子里面还有食物没有消化,但因为人的死亡,肚子里的胃停止运行,无法消化,这就导致食物慢慢出现微生物 ,微生物分解食物时会产生气体,这也是臭气的来源。
相比这些气味,死者还可能会出现尸斑,这个时候的死者血液已经停止流动,根据他尸体的姿势会出现不同的尸斑。
如果死者是正常仰面朝上,平躺在棺材里,那么尸斑通常会出现在背部,屁股等承受压力的地方,如果死者是上吊而死,那么因为血液大量堆积在身体下半部分,会导致下肢出现大面积尸斑,简而言之,死者的哪部分身体堆积的血液多,尸斑也形成的越多。
不同死亡情况尸斑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通常呈现为樱红色,其他的情况也会出现鲜红色,灰褐色等情况,就连在太平间冰冻的尸体,也会产生红色或淡红色的尸斑。
除此之外,不同的肤色也会影响尸斑的颜色,比如肤色较白的人,尸斑看起来就比较明显,皮肤颜色偏深的人出现的尸斑则没有那么明显,不过黑色的皮肤跟之前两种情况不一样,因为颜色黝黑,会把尸斑的颜色遮住,比较难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