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尔类”降压药物的历史
人们常说“洛尔类”降压药的学名叫β-受体阻断剂,1960s上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
人的肾上腺素受体分为 3 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激动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
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激动可引起支气管扩张;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可引起脂肪分解。
β受体阻断剂就是阻断上述的作用,引起与激动相反的效果,比如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支气管痉挛等。
β受体阻断剂目前分为三代:
1、第一代,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物不加选择的阻断三种受体,不但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还干扰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降压能力不强,副作用却不少,所以这一类药基本上已被淘汰。
2、第二代,选择性的阻断β1受体,代表药为美托洛尔,其它还有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气管和血糖没有影响,是目前β-受体阻断剂的主力军,可优先选择。
3、第三代,也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但添加了α-受体阻断剂,拮抗了第一代药的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更好,是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药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等。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对以舒张压(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
常用的“洛尔类”药物有哪些?
普萘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2~3次
美托洛尔(β阻滞剂) 25~50毫克/次 每日2次
阿替洛尔(β阻滞剂) 50~100毫克/次 每日1次
倍他洛尔(β阻滞剂) 10~20毫克/次 每日1次
比索洛尔(β阻滞剂) 5~10毫克/次 每日1次
卡维洛尔(α、β阻滞剂)12.5~25毫克/次 每日1~2次
拉贝洛尔(α、β阻滞剂)100毫克/次 每日2~3次
最适用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快或有早搏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甲亢、焦虑等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人。
“洛尔类”药适合哪些人?
1、高血压病: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心率较快的中青年患者,也适用于合并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妊娠的高血压患者。
2、冠心病:
β受体阻滞剂具有较强的降低心肌耗氧作用,和拮抗儿茶酚胺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高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