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这片藏羚羊和野牦牛生活的土地,据说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人人都爱她洁白的雪山,也爱她的蓝天碧湖。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西藏还隐藏着一个神奇的热带季雨林。
墨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南坡。连绵不断的热带季雨林终年笼罩在云雾之中。离墨脱县城不远的绿色沼泽盆地,周围是高大茂密的常绿阔叶林。房子大小一样,绿色的蕨类植物笼罩在头顶,长满苔藓的藤蔓从几十米高的树冠垂到地面。
进入沼泽周围的密林,树冠处传来蛙鸣,其中有一种类似鸟叫的声音。抬头一看,几只树蛙趴在离地约10米的树枝上。与普通的青蛙相比,这种飞蛙更瘦更高,有一双乌黑灵动的眼睛,蹼状的四肢非常大,就像鸟的翅膀。当地人称它为接吻蛙。
01强大的吸盘走在树上就好像在地上行走一样。鼻子有一对神秘的尖牙。科学家们不知道它的用途。生活在低矮的灌木丛中觅食和玩耍。这只接吻蛙的脑袋比脑袋长。它的鼻子有一个小突起,嘴巴底部有一对坚硬的尖牙。这是首次在树蛙属中发现这种结构。科学家尚不清知道这些尖牙的用途。
墨脱吻蛙身体细长扁平,雌蛙体长可达6厘米左右,而雌蛙一般比雄蛙大,雄蛙的体长青蛙长约4.5-5.5厘米。后肢比前肢长,后肢非常有力。可见,他们是一流的跳跃高手。
为了适应树栖生活,墨脱蛙的手指和脚趾上都有加大的吸盘,强大的吸盘让它们可以在树上行走。手指和脚趾间的蹼很发达,有利于在树间“飞驰”时增加空气阻力。
墨脱蛙整个背部呈棕黄色或棕褐色为主,身体背部和四肢有棕黑色斑点。当它躺在树上时,背面的颜色是一种保护色,与树皮和树枝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腹面白色,具棕红色或橙红色网纹或斑点。
当它安静地躺在湖边的树枝或藤蔓上时,四肢蜷缩在身下,一动不动,水平的瞳孔收缩成几乎看不见的细线,扁平的身体紧紧贴合。如果从下往上看,它腹面的斑纹与盘根错节的树枝和穿过树枝的光线混淆,就像树枝或藤蔓上的一个结,不易被发现。
02会飞的青蛙一次可以飞15米。它们还可以隐身并根据周围环境改变颜色。
如你所知,一般来说,青蛙只会在地上爬行。其实,青蛙家族也有“领航员”,墨脱接吻蛙就是其中之一。它绝对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当其他青蛙只能跳跃或攀爬时,它已经可以“飞翔”了。它可以利用带蹼的四肢从一棵树滑翔到另一棵树,虽然不能称为飞行,但它可以滑翔长达15米。
飞行或滑翔,墨脱亲吻蛙主要依靠它巨大的伞状脚。当他们完全伸展开来的时候,总面积比自己的身体还要大的多。
四个脚底都有特别发达的蹼。当它们从树枝上跳下时,会伸直四肢,迅速张开蛛网。这些网状物就像4个小降落伞,将空气困住,帮助它们增加空气阻力,实现在空中的滑行,最终平稳着陆。不仅如此,它们还收缩腹部,增加面积,以提高滑动效果。
除了飞檐走壁的绝技,墨脱亲吻蛙还会根据周围环境变换颜色。墨鼻蛙长期生活在树林中,体色一般与树叶的颜色相近;下雨的时候,墨鼻蛙会回到地面,紧贴地面的身体会变成褐色。
墨脱蛙的体色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这种“隐身性”帮助墨脱蛙躲过了很多天敌的眼睛。
墨脱亲吻蛙生性胆小,一旦察觉到异样的动静就会立刻停止鸣叫,躲在掩护下。然而,他们的眼睛泄露了他们的行踪。因为它们在夜间捕猎,所以它们的眼睛富含感光色素,可以在黑暗中反射光线。
03繁殖季节,雌蛙被声音吸引后,雄蛙就会从背后抱住它。夜幕降临,正是墨脱亲吻蛙最活跃的时候。这时候公蛙会叽叽喳喳,母蛙会被唧唧声吸引,公蛙会从背后抱住母蛙……
墨脱亲吻蛙产卵的样子完成是特别的。它产卵时会分泌一种粘液。在它的后腿反复搅动下,粘液会变成蓬松的白色泡沫包裹着受精卵,泡沫又会滋润受精卵。
每个受精卵都包裹着一层透明的果冻状卵壳,卵壳外面还有一些果冻状的物质把几个卵子连在一起粘在叶子上。一次产卵量可达300-500枚。
受精卵孵化快,5-8天即可孵出蝌蚪。蝌蚪成熟后,就会挣脱卵壳,顺水落入湖中。这些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腹部会长出一个神奇的吸盘,用来牢牢吸住岩石。
会在20天左右逐渐变成小青蛙。青蛙宝宝长得很可爱,肥嘟嘟的,眼睛大大的,只是颜色和父母的不一样。
结语接吻蛙同时在越南和西藏墨脱被发现,绝非偶然。也许是因为这些地方保存了高山和峡谷地貌,也许是因为越南北部的生物和中国的墨脱有共同的发展历史,具体原因还有待生物学家去研究。秘密。
雪岭谷动物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中国动物学、中国林业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森林与人类、动物学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