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涵养水土3年补水亿方
我市通过跨流域生态调水、开展造林建设等措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三年来引黄河水入桑干河、引黄河水入御河近1.4亿立方米。这是记者昨日从市水务局获悉的。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跨流域生态调水,持续引黄河水入桑干河、引黄河水入御河,今年上半年,黄河水向桑干河累计补水约1亿立方米,向御河生态补水1062万立方米。2017年、2018年,桑干河补水进入我市境内水量分别为732.6万立方米、2755.3万立方米,生态补水的持续实施,使得我市沿河地下水位止降回升,萎缩干涸的河流浅滩湿地部分恢复,河岸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我市以国家、省重点林业建设工程为依托,开展绿化造林,其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20多万亩,环京津生态屏障区建设完成3万多亩,退化林修复工程完成近万亩,御河两岸共栽植乔木7万多株、花灌木110万株,十里河完成绿化面积40多万平方米,还对河湖周边林地进行了补植补造,使我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和屏障作用得到增强。
>>大同晚报记者 孙向阳
迎宾街交通隔离栏古色生香
迎宾街交通隔离栏。(于宏 摄)
最近,不少市民在迎宾街发现,交通隔离栏上的图案是一座座古城城楼,这些融入了古城文化元素的图案让人耳目一新。这种新安装的交通隔离栏不仅美观,而且具备反光效果、能见度高等特点,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记者日前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由于原来迎宾街上的交通隔离栏受到锈蚀,加之碰撞损坏,后继维修更换不足,所以决定更换。新安装的交通隔离栏尽显大同古城文化特色,设计中融入了古城城楼等文化元素。同时,新的交通隔离栏采用了新工艺,不易生锈,样式也美观。交通隔离栏上融入古城文化元素的图案与我市古城环境相得益彰,进一步美化了城市环境。另外,新的交通隔离栏具备反光效果,也可在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大同晚报记者 刘剑
市民开启保暖生活模式
市民“全副武装”御寒。(戎禹仁 摄)
11月13日,一股冷空气如约而至,尽管之前有预报,但不少市民仍觉猝不及防,纷纷开启保暖模式,添衣物、喝热汤,出门选择打车,为避寒错时锻炼,分享养生信息等,生活节奏和内容出现不少变化。
“今日降温,做好3件事平安过冬啦!”“冬季宜常喝开水、牛奶、蜂蜜,提高免疫力”……昨日,诸如此类的有关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防寒的帖子在微信朋友圈流传着。市民张静雪说,她这两天感冒了,几个好友给她转发了“天冷添衣别嘚瑟”的信息和一些治感冒的养生小帖子,让她在寒冷的天气里,备感温暖实用。
>>大同晚报记者 李兴华
市一医院成功施行我市首例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
日前,市一医院采用当今国内最先进的妇科微创单孔腹腔镜技术为一患者成功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这是我市首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患者刘女士因子宫肌瘤导致月经量增多入住市一医院,该院妇一科主任王兴旺在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准备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考虑患者未生育过子女,又曾经历过两次自然流产,有迫切的生育要求,在与院内外妇科专家讨论后,王兴旺决定采用当今国内最先进的妇科微创单孔腹腔镜技术为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据了解,单孔腹腔镜是目前妇科在多孔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基础上又开展的更为先进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它的特点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周期更短、几乎不留手术疤痕。作为我市第一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王兴旺做足术前准备工作,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6小时刘女士即可下床活动。
>>大同日报记者 田雁
二百名环卫工陆续接受免费体检
11月13日,平城区环卫处环卫工人陆续来到我市一家爱心中医馆接受免费体检,“橙马甲”们纷纷伸出大拇指为这一暖心行动点赞
是日9时,广丰堂中医馆迎来了当天首批10名环卫工人。医师们在现场为环卫工把脉问诊,发现不少环卫工人都是中老年人,颈肩腰部都不同程度存在病痛,针灸师、按摩师们也跟进治疗。60岁的冯全是该处清洁一公司的环卫工人,已经工作10多年了,因为长期在户外工作,加上劳动强度大,腿脚经常麻木,当天经过检查才知道问题所在。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关心关爱环卫工,开展不同形式的爱心活动,让环卫工人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
>>大同日报记者 尚丽
— END—
小伙伴们,你怎么看?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大同日报、大同晚报 编辑:周建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