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心绿谷,
你肯定再熟悉不过了;
但是,
她那千年的发展历史,
绚丽的文化积淀,
你肯定还不太了解吧?
自古以来,国心绿谷历了唐代“茶寨”、明清“日升茶行”和现代“国心绿谷”三个阶段,迄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1.唐代:五阆山“茶寨”
唐末,河南固始人陈光绪到安溪五阆山下定居。中晚年时看破红尘,隐居深山,在五阆山腾云峰下开辟茶园、筑“茶寨”,专心事茶。清溪首任县令詹敦仁退休后也在佛耳山结庐种茶,与陈光绪交情甚厚,经常一起切磋茶艺,品茶论道,吟诗作对。詹敦仁把陈光绪的陈光绪的种茶制茶技术推广到全县各里,推动了安溪茶叶的发展。
“陈光绪,号五阆,河南光州固始人,其父陈启端官至特进奉朝清。五代后唐清泰二年(935),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割地勾结契丹,陈启瑞贻书石敬塘书记官桑维翰,极陈不可状。维翰不从,遂带其子时任幕府参军的陈光绪入闽,居小溪场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横山、后溪一带)。光绪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材,里人得其恩惠,名其山为陈五郎山(山名今犹沿用)。光绪卒于后周显德五年(958)。为湖头后溪、祥华、珍山等地陈氏开基始祖。”
——《安溪县志》
2.明清:日升茶行
明洪武年间,泉州开元紫云黄守恭裔孙到五阆山下的高坪(今尚卿乡科名、科洋、黄岭等)定居,广辟茶园,制作乌龙茶。
正德年间,科名黄氏先祖黄宗进创立“日升堂”,经营医药、茶叶、地理,利用精湛的医术和珍藏的老茶研制具有药用功能的“日升茶饼”。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黄奕保考中进士,与同科进士、结拜兄弟西坪留山名士潘思光经常交流、研讨茶叶的采制、储藏方法,改进、提升茶叶品质,晚年在厦门开设“日升茶行”。
嘉庆年间,黄章銮到台湾经商,并开设“日升茶行”。
光绪十二年(1886年),黄鼎礼殿试第一名敕封岁进士。其兄黄鼎仁到马来西亚行医,并开设“日升茶行”。
清末另一个岁进士黄光环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黄祖咸在印度尼西亚,三子黄祖毓在台湾,四子黄祖邦、五子黄祖德在马来西亚行医或经商,先后在东南亚诸国和台湾开设“日升茶行”。
民国初期,“日曻茶行”多达数十家,遍布厦门、广东、港澳台等地及东南亚各国,抗日战争爆发后陆续关闭。
3.现代:国心绿谷
2001年11月2日,安溪倍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在五阆山重新开垦茶园,建设茶叶初制加工厂,生产以铁观音为主的茶叶产品。
2012年4月12日,福建省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成立。安溪倍菘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并入誉丰国心,旗下还有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福建省国心绿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茶山茶语(厦门)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企业。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国心绿谷以一叶带动百业,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形成一个集茶叶生产、文化传播、科技教育、观光旅游、休闲体验、运动健身、商务活动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企业。
今后,国心绿谷将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厚积薄发,五阆飘香,一茗惊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