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米高的江西省玉皇山,因其别致,奇特而又多峰簇拥,形似莲花,在传说中玉皇大帝曾化身、参悟、成道于此。在此之前一直叫莲花山。所以玉皇山不仅通灵显应,而且风景优美。远看为观音坐莲,左右两座山犹如金童玉女护佑。旁有怪石林立,似百神朝圣;下有层层梯田,百姓居住,炊烟袅袅,宛如仙境。
玉皇山,位于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张佳坊乡,地处湘赣两省交界,枕吴头而压楚尾的罗霄山脉。主峰有八座山峰环圆形耸立,远眺似一朵绽放的莲花,层岩峭壁,茂树清泉,堪称仙山胜境。
相传远古时期,三界混乱。天庭也不例外,玉皇大帝恼于天庭混乱,于是下到凡间精修。无玉帝住持的天庭更是无章无序,天庭众神决议一定要到凡间找回玉帝。可是派谁去?又去哪里找?最后大家讨论决定派太白金星去找玉皇大帝。时值人间夏朝初期,遍寻凡界,至三苗莲花山,看到此处瑞气冲天,紫气环绕,乃人间大治之像,必有圣人出焉,该山山形独特,像莲花一样,于是压低云头,落下凡间,山脚下有个寨子叫张家寨,寨主张有仁,又叫张百忍。
张百忍把寨子治理得出奇的好,在当地老百姓中威望极高。周边一片混乱,可就唯独这个寨子被治理的井井有序,百姓安居乐业,处处一片祥和。太白金星猜想可能这位寨主就是玉皇大帝的转世,于是就去试他。张百忍果然顺利的通过了贪嗔痴慢疑的测试,而且在这么混乱的时候,凡界唯此寨治理成太平盛世,与天庭繁华有殊多相似,更说明了这个寨主非常有宿世善德。太白金星认定了张百忍一定就是玉皇大帝。太白金星于是劝说张百忍希望他能回到天庭。起初寨子里的村民们感恩张百忍的多年治理,表示需要他,恳求他一定要留下来,张百忍也舍不下村民离开,太白金星耐心地讲希望他眼光要大,三界众生都需要他。于是张百忍就随太白金星回到了天庭做回了玉皇大帝,并叮嘱村民:只要守住张家寨的民风也就是道与德,就一定能永远得到神仙的保佑呵护。
神山圣水,治百病
传说在太白金星带玉皇大帝升天的地方出现了一股泉水,此泉清凉透彻,而且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从前有个叫张三的老百姓,非常孝顺,母亲仙逝之后,埋在后山上,他经常哭啊哭,肝部郁结,眼睛给哭瞎了,到了母亲的周年忌日,让自己的儿子牵着他到山上去祭拜母亲,回来的路上,他走累了,刚好看到旁边从山上流下的一潭泉水,就坐下来,捧了把水喝下去,天热出了很多汗,又洗了一把脸,没想到,洗完脸之后,眼睛竟然睁开了,看得见了,回家之后肝部也不疼了。从此之后啊,当地老百姓有眼疾和肝病的人,都会来这里取水回去洗眼和饮用。后来老百姓们发现不但对眼疾、肝病有作用,对肺病和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从此啊玉皇山的圣水就传遍了天下。
老百姓为了感恩张有仁的道与德对村子的福惠,就把这座莲花山改叫玉皇山,同时又盖了祠堂,称为张氏祠堂,令张氏后代子孙牢记张有仁的叮嘱,时时要守住道与德的根本。
这里不但有历史传说,还有现代的真实的事件。
云起石起云 “神奇之石巍然竖立,奇妙直到今天,该石依然在此屹立不倒,仿佛还在诉说传说,玉帝升天之时,顿时,山动云涌,整个莲花山被云海罩住。一块巨石从天而降,云散石留,从此也就隔开了,人神两界,云石以上也就是人们朝拜神仙的地方。在此有个说法,过了云起石,好运就来临。据当地村民回忆,记得是1975年9月份的一天,他和他外公、姐姐、哥哥四个人,正家门口的坪里玩,突然外公喊看天空的云。只见龙潭里婆婆岩的天空上的云变成了两个大古城墙,中间大门正缓缓打开,由云变成的人们有骑着马的、有挑着担的、有手里抱着小孩的、有赶着牛羊的、有腾着云手里拿着佛尘的等等,第次从大门里出来,井然有序,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大概半小时后,云变成了山峰,山峰还有各种的石头、溪流、花草,仿若仙境,而在山峰中就有一座庙宇(和现在复修的,玉皇古宫一样),有几个长着白胡须的老人正在庙宇的门口下着棋……这个事情现在当地的老人大都知道这件事,他们都说是开天门,当时大概有十几个人同时看到了这个场景。
毛主席夜宿杂溪村玉皇殿,召开行军会议
近年来很多单位个人开始重走红军路,走过玉皇山这里的红色路线的,找到了做官的意义官运自然好了起来,明白了过去的艰难不再纠结时运自然变旺,因为这里是大革命走向成功的路线的起点——这里是毛主席、贺龙,刘少奇,陈毅元帅运筹帷幄的地方,这里是走向井冈山的原始点,这里有高滩会议的旧址。这里是老一代革命家的福旺之地,大革命时期,因为某些历史当时的原因,造成党内部对陈毅同志有些危险的错误决定,当地老百姓出主意,让他到庙里去求神,告诉他,过了云起石,好运就来临。
玉皇古宫奠基的时候,天空祥云,开天眼。
陈毅同志冥冥之中,走过云起石,到了玉皇殿……果然一夜之间,转危为安。并因感恩在玉皇古宫墙壁上题诗:
久仰玉皇山
今日得赏玩
古神特别多
显灵在人间
近年随着全真龙门十九代玄裔法师郑圆明道长,来到玉皇山,复修玉皇古宫,很多善信跟随而来。其中顺治皇帝的第十一代玄裔爱心觉罗氏,一路寻访,于2016年6月找到了玉皇祖庭玉皇山的莲台庵遗址,不胜感叹:“曾经的莲台庵距玉皇殿近在咫尺。”据史料记载,大清世祖章皇帝即顺治皇帝的宠妃——董鄂妃,入宫后,由于她的聪明、贤慧、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体贴入微而备受顺治皇帝的宠爱。后引起后宫的忌妒,勾心斗角,互相倾轧,而被迫出宫,来到玉皇山莲台庵修道。期间顺治皇帝多次派亲信传信,终于于顺治十七年六月,回宫。又于八月二十一日(1660年8月19日),病逝,享年仅二十一岁。丧后三天,顺治皇帝追封她为皇后。次年,顺治爷便放下皇权富贵,出家修行于湖南安化,期间两次来到玉皇山,把曾经董鄂妃住过的连台庵复建。
这里与顺治皇帝在安化的寺庙遥遥相对,似乎告诉着人们,此生相伴无绝期。
三百年后的今天物是人非,也许只有分布在玉皇山上上百颗的千年红豆杉古树见证了玉皇山千年的风霜和传奇,三百年前的董鄂妃几度轮回,如今已成为中国道教的一代名师,百转千回又回到玉皇山修行布道让玉皇山更是具有了传奇色彩!
玉皇祖庭,江西萍乡——玉皇山,这里是众神护拥之地,转运的起点。
附:坤道大家郑圆明道长介绍
“双肩担道义,妙手医衆生”
道教界有一位坤道大家,被人们尊称为“紫云仙姑”,郑道爷是正宗道门道医传承人,因为她的爽直大气热诚,辈分高,又德高望重,道教内也亲切地称她为“郑爷”。
的确,郑爷不但医术精湛,还是侠肝义胆的俠士,品格更是受众人赞之,几年前,为了抢救我国知名的老道长,她的先生(纶巾师)。不怕担责任,在生死关头,给华山荣军医院立下生死担保书,才得以转院到西安,在关键的两个小时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题字
郑圆明道长,道医,又名紫云道人,号德慧子,太上全真龙门派武当宗十九代玄裔法师。出世缙云山,入道武当山,纶巾于华山,现任玉皇祖庭,江西玉皇古宫住持。郑圆明道长足迹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对促进中华道教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功不可没。
郑圆明道长去北京看望曹祥真师父
历史悠久的道教圣地——武当山五龙宫,陈抟老祖修炼的灵虚岩,可见一块青石碑,碑的前面是郑圆明道长寻道图,后面的碑文如下:
“道法长存,圆通明慧”
圆明道长,机缘如是,出世于重庆缙云山,入道正一派,潜心苦炼数载。挖掘养生名山,推广道教文化,成就斐然。终因劳神多度,身患重症,眼看气如游丝,生死关头,圆明道长经由仙师点化,把命交于神,闭关,交生死与苍天,感应祖师爷而点化,不日病症全消,鹤发童顔,出关之后,经仙师点化门归武当,进山于五龙宫灵虚岩,采气修练,百日筑基,入世之后,道法高涨,医术超群,悬壶济世,妙手回春,2001年在华山沦巾拨职,成爲高功暗职四十代高功大法师,全真龙门十九代玄裔法师。一根银针走天下,以医证道衆口赞。
曹祥真师父
郑道长每年两会会在北京、暑期会在北戴河做相关医疗保障。虽然已经成为“御医”的她。没有把自己当大家,她乐施好道,性直气爽,在这个圈里,八十多岁的老教授、博导们在和她探讨一些病例时也对她恭敬有加。郑道长的道家观点和实证医术以及诸多的案例,让他们心悦诚服。
郑道长常说的一句话是,好的医者,不是你医疗了多少病人,是你医治了多少别人都医不了的病人。医者仁心。行医,有医术你施医,是医德,没有医术,你施医,拿病人去做实验,那是缺德呀!医者父母心,大慈,大悲方为道!感叹大德,恭敬大道。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
道无声,它始终在那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