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昨天梦到吃肯德基了!”看看人家科学家做梦都梦些啥?
我们经常讲“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这话说的很对呢,科学家平时常常思考一些科学问题没有结果,可是晚上睡着后却在梦里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第一个故事
19世纪,欧洲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科学理论,他们对于研究苯分子的热情非常高,化学家凯库勒也是其中一个。苯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C6H6),这样的原子组合形成的苯分子应该是很活泼的,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实际上苯分子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化学家觉得很奇怪,推断这可能是因为苯分子的结构有着某种特殊性。
那么苯分子究竟有什么样特殊的分子结构呢?这个问题把当时的化学家难住了。凯库勒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却百思不得其解。
故事说,有一天凯库勒坐在火炉前撰写教科书,有点犯困睡着了。凯库勒做了一个梦,他梦到一条蛇,在他眼前不断翻腾,突然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环……
凯库勒猛然惊醒,受到梦的启发,明白了苯分子原来是一个六角形环状结构。他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困扰多年的苯分子结构终于弄清了。
第二个故事
无独有偶,据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也和他做的一个梦有关。门捷列夫对“元素”与“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种种关联感兴趣,并且利用一切时间对化学元素进行研究。这一研究,就是十五年。
有一天,由于过度疲惫,门捷列夫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清晰地看见元素排列成周期表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又惊又喜,随即清醒过来,顺手记下梦中的元素周期表。
现在化学教科书上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成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而因为在梦中得到灵感,所以人们说:“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
但门捷列夫却不这么认为,把这个累积十五年的成就归功于“梦中的偶然”让他忿忿不平。他说:“在做那个梦以前,我一直盯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研究,梦中的景象只不过是我十五年努力的结果。”
小启示:
天下没有任何成就是偶然的,两个科学家也不是突然做了一个梦,就发现了科学真理,凯库勒和门捷列夫都是在这个问题研究了很长的时间,如果说他们只是做梦偶然得到的答案,倒不如说他们太认真以至于睡觉都在想着这事。
一般人只看到别人的成功而往往忽略了背后长期的努力和付出,而用运气好或是其它理由来加以解释,因而相较自己的表现“时运不济”就成了失败的最佳借口。
上期精彩:人为什么会做梦?
关注科学匠
每天为您带来不一样的科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